2013届贵州省贵阳六中中考化学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65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17

1.推断题(共1题)

1.
(5分)甲、乙、丙是三种单质,其中甲是黑色固体,乙、丙是气体;A、B、C、D、E都是化合物,很多建筑物因含有E而受到酸雨的侵蚀.上述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按下面的要求填空:
(1)A的化学式为 ,标出D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反应C→E的化学方程式  
(3)举例说明B→D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化学活动小组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和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实验室现有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试计算:
(1)将10g浓硫酸配制成所需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
(2)取上述配制好的稀硫酸20g与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能制得氢气质量为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单选题(共13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4.
(2分)浙江舟山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两年对舟山市民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碘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海岛居民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为33%,且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他们认为沿海居民日常以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为主,说明沿海地区居民的碘含量是充足的.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2NaI+Cl2═2NaCl+I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5.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6.
“达菲”是目前世界上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良方之一,近段时期,我国准备了大量的达菲作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储备用药,已知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31N2PO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菲中含有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磷原子和8个氧原子
B. 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1个氮分子
C. 达菲是由五种元素组成
D. 使用达菲后就没有必要再研发新的抗流感药物了,且达菲在人体内完全反应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7.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C.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D.从空气质量报告中查阅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8.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病人在空腹时最好多喝一些柠檬汁
B.用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
C.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9.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A.AB.BC.CD.D
10.
(2分)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Zn、CuSO4溶液;
④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是
A.仅有①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B.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
C.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充分
12.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D.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13.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
B.t2℃时,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14.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5日深夜俄罗斯彼尔姆市一家夜总会在举行店庆活动时发生火灾,目前已导致二百余人死伤.调查发现该夜总会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4.多选题(共1题)

16.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C.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5.填空题(共4题)

17.
在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五种气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是(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用化学式填空,有的物质可以填写多次):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有毒的是
(3)固体可作制冷剂的是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6)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18.
(12分)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

(1)测定空气的成分
①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②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底部放有少量水的作用: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他收集的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4)燃烧条件
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 不同.
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19.
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下图是某市科研所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和统计分析,绘制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图.

(1)从图中可看出二氧化碳含量是逐年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每年四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
(3)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9分)学完第十、十一单元后,小亮对家里面的几种清洁剂进行了研究.下表是小亮家的几种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清洁剂
彩漂液
漂白水
功能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2O2
NaClO
 
根据表中信息,请你和小亮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种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在盛有少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亮同学在使用“洁厕灵”去除水垢时,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联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猜想“洁厕灵”的成分中可能有酸.
①为证实自己的猜想,小亮从家中又找来两类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经实验,小亮得出“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中一定有酸的结论.
②小亮想试制一瓶“洁厕灵”,你认为盐酸、硫酸这两种酸中的 更合适,理由是    
③结合上面对“洁厕灵”的了解,在使用“洁厕灵”时应注意  
(4)“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题(共1题)

21.
(6分)(1)请你与小明和他的同学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如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小明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如图2所示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对上面的设计方案小明和他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
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   .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定CO2气体,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小结: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