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______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4.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4.科普阅读题- (共2题)
5.
2011年11月11日,青岛市一辆载有28t浓盐酸的罐车在环湾大道斜坡处抛锚,部分盐酸从罐体顶部泄漏出来,现场瞬间弥漫一些浓酸雾,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举行了一次事故处理研讨会.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参与其中.
(事故危害分析)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查阅网络,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盐酸有腐蚀性造成环境污染; ②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
(事故处理方案)对于事故处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填物质名称).
(2)小红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用小明的做法污染面积较大,在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的用量,因为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____.
(4)(事故处理反思)用(3)的方法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呈中性,我们还该取处理后的土样溶于水后,用_____来进一步准确的确定.
(事故危害分析)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查阅网络,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盐酸有腐蚀性造成环境污染; ②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
(事故处理方案)对于事故处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填物质名称).
(2)小红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用小明的做法污染面积较大,在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的用量,因为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____.
(4)(事故处理反思)用(3)的方法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呈中性,我们还该取处理后的土样溶于水后,用_____来进一步准确的确定.
6.
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在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来研究。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严格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_____。
(2)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__。
物质的组成与性能 | 用于食品添加剂 | |||
物质名称 | 物质组成 | 主要化学性质在体内变化及 | 类别或作用 | 法律规定 |
碳酸氢钠 | NaHCO3 | 无毒、弱碱性,易与胃酸反应,加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膨松剂 | 可用 |
铁(还原性铁粉) | Fe | 比较活浚的金属能与胃酸反应 | 抗氧化剂 | 依据国家标准可用 |
食盐 | NaCl | 易溶、中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调味剂 | 可用 |
甲醛 | CH2O | | 防腐 | 国家严禁使用 |
亚硝酸钠 | NaNO2 | 易溶、水溶液显碱性,跟硝酸银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 | 发色剂防腐剂 | 严格依据国家标准使用 |
(1)国家严格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_____。
(2)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__。
5.单选题- (共20题)
7.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 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 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9.
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某品牌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 |
B.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
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D.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 |
1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氧化钙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
A.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氧化钙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
16.
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 CO![]() |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
19.
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 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
20.
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A.0.3 | B.0.4 | C.0.5 | D.0.6 |
22.
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
B.为增强肥效,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
D.通过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氯化铵和碳酸氢铵区别开来 |
25.
“△△牌沙琪玛”是乐山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其主要生产原料有:精制面粉、猪油、白糖、鸡蛋、植物油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沙琪玛”中不含维生素 |
B.动物油和植物油合称为油脂 |
C.“沙琪玛”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人体内最终变成葡萄糖 |
D.“沙琪玛”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 |
6.选择题- (共4题)
27.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单细胞生物中,普通培养,繁殖速度快,可以作为研究生物科学的好材料的是{#blank#}1{#/blank#};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动物的是{#blank#}2{#/blank#} ;可用于酿酒的是{#blank#}3{#/blank#}。
A眼虫 B草履虫 C酵母菌 D变形虫.
29.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7.填空题- (共4题)
31.
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反应:①Fe2O3+3CO[Math Processing Error]
2Fe+3CO,②Fe2O3+3C[Math Processing Error]
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______________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反应:①Fe2O3+3CO[Math Processing Error]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______________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2.
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 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粉笔灰 B 硫酸铜 C 蔗糖 D 食用油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 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粉笔灰 B 硫酸铜 C 蔗糖 D 食用油
33.
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_____ 而潮解,而且还能跟_____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填下列序号)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 pH试纸.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 pH试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科普阅读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