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单选题- (共6题)
2.
化学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
A.改造自然,改造并获得有用的物质 | B.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C.认识自然、认识物质、应用物质 | D.物质的运动状态 |
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4.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
5.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 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 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
B.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 |
6.
下列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 |
B.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
D.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
7.
小丽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区分炭粉和CuO粉末的三种方法 | B | 电解水可得到的结论 |
①做燃烧实验,观察现象 ②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③通入H2并加热,观察现象 | ①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学科 ② ②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 ||
C | 降低NaOH溶液pH的三种方法 | D |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
①加水稀释 ②加入稀盐酸 ③加入硫酸铜溶液 | ①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 ③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
A.A | B.B | C.C | D.D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6题)
10.
2012年一辆载有近30吨苯酚的槽罐车途经某市时发生侧翻,约有1 0吨的苯酚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酸臭气味,对该市居民生活造成很大诚胁。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苯酚化学式为(C6H6O)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现场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①用水进行冲洗或用泥土填埋
②挖隔离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③随时监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
(4)用木屑吸附残余的苯酚,然后燃烧处理。写出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苯酚化学式为(C6H6O)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现场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①用水进行冲洗或用泥土填埋
②挖隔离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③随时监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
(4)用木屑吸附残余的苯酚,然后燃烧处理。写出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1.
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2)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网上销售,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灰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则选择更有效的口罩是 (填序号)。
(3)佩戴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
(2)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网上销售,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灰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则选择更有效的口罩是 (填序号)。
(3)佩戴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12.
CO2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及加热部分未画出):

(1)根据装置图,填写下表:
(2)写出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根据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
B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CO2不反应)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C | | |
D | | |
E | | |
(2)写出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3.
“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
请回答以下各题: ![]()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用字母表示)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装置___________中;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装置___________中;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装置___________中;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装置___________中。 |
14.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12=2NaCl,反应前后Na、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一定有的固体是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有人认为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你也从化合价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一定有的固体是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有人认为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你也从化合价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金刚石、氦气、干冰、生石灰这几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将它们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写在空格处。
(1)用作填充气艇的是 ;
(2)用作致冷剂的是 ;
(3)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 ;
(4)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1)用作填充气艇的是 ;
(2)用作致冷剂的是 ;
(3)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 ;
(4)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5.实验题- (共1题)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Ⅰ是为了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