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会昌县九年级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61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5/25

1.简答题(共1题)

1.
张华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1)填写下表空格中的化学式.
氯化钾
氯化钙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铝
氯化锌
氯化亚铁
氯化铜
KCl
CaCl2
NaCl
MgCl2
_____
ZnCl2
FeCl2
_____
 
思考: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他是依据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3)张华同学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请写出一个能生成MgCl2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我们知道溶液酸碱度pH可显示的溶液的酸碱性;酸溶液pH<7,溶液显酸性;碱溶液pH>7,溶液显碱性.提出问题:盐溶液的pH怎样呢?盐溶液显什么性呢?
猜想与假设:盐溶液的pH可能为:pH=7、pH<7、pH>7.
设计与实验:下列是两同学分别对相同的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的pH进行的测定实验: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玻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玻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
记录数据:下表是两同学记录所测pH的实验数据:
 
NaCl溶液
CuSO4溶液
K2CO3溶液
甲同学
7
4
10
乙同学
7
5
9
 
结论:通过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评价与反思:上述两同学测得的数据,反映了溶液真实pH的是_____同学.

2.选择填充题(共1题)

2.
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固体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右高左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是___________

选项
试剂
A
B
C
D
X
H2O
H2O
H2O
_________
Y
NaCl
NH4NO3
NaOH
MnO2
 

3.计算题(共1题)

3.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材料,大多属于合金。其中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已知组成某弹壳的黄铜中只含有锌和铜,现将22 g该弹壳碾成粉末后放入盛有足量的稀硫酸烧杯中,测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单位为g)与反应时间(单位为min)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由题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共_____g;
(2)弹壳中铜的质量(精确至0.1)
(3)若欲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你认为至少还应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4.
(7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左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下图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5.单选题(共9题)

5.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蜡烛:我受热就会熔化,遇冷我又会凝固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
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A.188 55B.78 78
C.55 78D.23 55
8.
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牙龈出血,但它遇空气或加热都易引起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熟的番茄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C
B. 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鲜榨的番茄汁密封保存可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D. 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
避免家庭装修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经研究发现,纳米级新型材料TiOX能够有效除去因为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已知Ti的化合价是+4,则X是
A.1B.2C.3D.4
10.
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注射器内装有50mL水,导管中的空气可忽略),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⑤   D.③④⑤
11.
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X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
化肥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物质中,能用作磷肥的是
A.Ca(H2PO4)2B.NH4Cl
C.K2SO4D.KNO3
13.
“全国低碳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主题是________
A.提倡焚烧树叶增加肥料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________

6.填空题(共4题)

14.
(6分)认识物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从①氮气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钠 ⑤氢 氧化钙 ⑥碳酸钠
等六种物质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常用的调味品是
(2)在食品中,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是  
(5)吸烟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
(6)广泛用于玻璃生产的是  
15.
化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银原子________;
(2)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
(3)5个钠离子_______;
(4)3个水分子________;
(5)2个铵根离子_______;
(6)______
16.
(6分)我县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________操作;
(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序号);
A.杀死水中的细菌B.加快过滤速度
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D.分解有毒物质
(3)步骤④中的消毒剂除氯气以外,还可用一氯胺(NH2Cl)、二氧化氯等物质。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2Cl中氮、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结果以最简整数比表示)。
(4)生活中将自来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_______。
17.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2)m点的含义是: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g;
(4)t2℃时,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7.实验题(共2题)

18.
(9分)在复习氧气、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收集了以下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练习编制,请你来解答。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4)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王露将制取的气体通入H装置中,能观察到H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从______(选填“a”或“b”)通入装置H的,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9.
(7分)某教师设计的创新实验装置图如下,请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内容)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观察。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的燃烧条件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燃烧就停止,说明灭火的可以采用  原理;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水中白磷燃烧,其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讨论)(1)铜片上放一小块白磷时,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吸干,原因是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最好在烧杯内壁沾一些水,其原因是
(教师反思)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的探究实验。但是,该实验也存在不足。为了克服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的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填充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