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一模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60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6/7

1.流程题(共1题)

1.
(5分)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下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    (填化学式)。
(3)Ca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反应II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下表所示。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36
2.90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    

2.科普阅读题(共1题)

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 NH3 + CO2 + H2O=NH4HCO3 ②NH4HCO3 + NaCl=NH4Cl + NaHCO3
某温度下,向105 g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气(NH3)和CO2,通过上述反应可制得NaHCO3晶体。
(1)已知①中参加反应的NH3质量为3.4 g,则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2)反应后称量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为9.7 g,则剩余溶液的质量是多少?_____

4.推断题(共1题)

4.
下列字母A~E表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已知:①CaCl2、NaCl溶液遇酚酞不变色,Na2CO3溶液遇酚酞显红色;
②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
(1)A由3种元素组成,常用于建筑材料和改良酸性土壤,A的俗称是_____。
(2)B是一种氧化物。向 D的溶液中加入固体B,固体溶解同时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B的化学式为_____。
(3)向D的溶液中加E的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向D的溶液中加A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仍为无色,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_____(写出所有可能)。
(5)将(3)和(4)所得溶液混合,得到溶液X,依据混合过程中观察到的冒气泡及_____的现象,可以确定溶液X中的溶质。

5.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6分)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_____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I: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
①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II: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如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
 
步骤II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_____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

6.单选题(共17题)

6.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铁锅生锈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活性炭作吸附剂B.用干冰冷藏食物
C.用稀盐酸除铁锈 D.用金属铜作电线
8.
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 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 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9.
富硒大米中的“硒”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10.
锂电池在手机和电脑中被广泛使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3 B. 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
C. 元素符号为Li D. 锂原子的质量为6.94 g
1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B.氧C.铁D.铝
12.
为帮助登山人员解决呼吸困难的问题,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氢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3.
下列实验操作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B.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加水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B.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
C.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15.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花生油
16.
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花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C.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
D.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定小于70
17.
下列试剂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A.石灰石B.浓硫酸C.浓盐酸D.石灰水
18.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
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D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NaOH固体
 
A.AB.BC.CD.D
19.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其俗称是
A.生石灰B.小苏打C.烧碱D.纯碱
20.
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钾肥。下列化肥中,应该施用的是
A.K2CO3B.NH4NO3C.Ca(H2PO4)2D.NH4HCO3
21.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AB.BC.CD.D
22.
下列图标中,表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是
A.AB.BC.CD.D

7.选择题(共1题)

23.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q=12{#/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S4a4{#/mathml#} ={#blank#}1{#/blank#}.

8.填空题(共11题)

24.
化学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
(1)消毒是保证饮水安全的重要环节,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服用含NaHCO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
(3分)空气中的各组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食品包装中常填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向鱼缸内加入少量双氧水,会缓慢产生O2,从而增加鱼缸内的溶氧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制备碳酸饮料时需用到CO2,将CO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
(4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27.
(3分)用甲、乙和铁三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
(1)将铁丝在纯氧中点燃,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放大量热,火星四射,    的现象。
(2)将甲、乙和铁分别加入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乙和铁的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金属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由此确定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后的金属是    
(3)将金属乙加入FeSO4溶液中,观察到乙的表面有灰黑色金属析出,可推断金属乙的活动性比铁    (填“强”或“弱”)。
28.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1)下列汽车部件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橡胶轮胎 B 钢板车门 C 玻璃风挡
(2)对汽车的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
(3)汽车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工业炼铁时,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目前,CNG双燃料环保汽车已经投入使用,这种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和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9.
(3分)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回答问题。

(1)上图中多处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若要完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主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量取、    (填操作名称)。
(3)若要完成“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填操作序号)。
30.
(3分)溶液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1)用pH试纸检验白醋的酸碱性,测得的pH_____7(填“>”、“<”或“=”)。
(2)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中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 %的NaCl溶液,其中的溶剂是______;病人某次输液用了生理盐水500 mL(密度约为1 g/mL),能够为人体补充NaCl的质量为_____g。
31.
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
(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_______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A
B
C
D
试剂
蒸馏水
稀盐酸
NaOH溶液
NaCl溶液
电流强度/mA
约为0
0.09
0.09
0.09
 
查阅资料:
I.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_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_______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32.
(3分)氢氧化钠在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1)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包含氢氧化钠,该物质溶于水时,用手触摸容器外壁,会    ;若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会变质生成    
(2)青海湖地区素有“冬天捞碱”之说,其中的“碱”是纯碱,可用它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
(3分)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

(1)某品牌自热米饭的食品成分包括:米饭、鸡肉、竹笋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2)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铝箔。金属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
(3)饭盒底部有用塑料膜密封的生石灰,使用时需将膜撕掉,并倒入水,这时会发生放热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
营养均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前提.
(1)蔬菜水果应适当多吃,它们是人体获取_____(填字母序号)的主要来源.
A 蛋白质 B 油脂 C 维生素
(2)人体铁元素摄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_____(填“贫血症”或者“佝偻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