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
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制备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全:
2KClO3+ 2H2C2O4
2ClO2↑+ 2CO2↑ + K2C2O4+_______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
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制备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全:
2KClO3+ 2H2C2O4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4分)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钡(BaSO4),纯净的硫酸钡才能作为医用“钡餐”。工业上用重晶石矿制硫酸钡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炼铁和 等用途;生成的硫化钡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硫化钡的化学式 。
(2)已知步骤②、③均为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C在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则B的化学式是 。

(1)步骤①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炼铁和 等用途;生成的硫化钡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硫化钡的化学式 。
(2)已知步骤②、③均为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C在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则B的化学式是 。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结合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的描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某化学小组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研究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知识储备]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一:
步骤一:室温下,取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小心地由瓶壁向瓶中各加入半瓶蒸馏水,瓶1用玻璃片盖好,瓶2盖上胶塞迅速振荡后,取下胶塞盖好玻璃片,两瓶静置相同的时间。
步骤二用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观察到瓶1中的木条熄灭比瓶2中的快。
[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的多少与_____(填字母序号)有关。
A水量的多少 B水的温度
C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D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
[实验二]

室温下,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内长时间通入二氧化碳;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pH计测得室温下三种液体的pH,记入下表。
[实验结论]
由a3数据可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很小。
根据上述结论,推测a1、a2和a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用图2所示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知识储备]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一:
步骤一:室温下,取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小心地由瓶壁向瓶中各加入半瓶蒸馏水,瓶1用玻璃片盖好,瓶2盖上胶塞迅速振荡后,取下胶塞盖好玻璃片,两瓶静置相同的时间。
步骤二用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观察到瓶1中的木条熄灭比瓶2中的快。
[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的多少与_____(填字母序号)有关。
A水量的多少 B水的温度
C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D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
[实验二]

室温下,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内长时间通入二氧化碳;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pH计测得室温下三种液体的pH,记入下表。
液体 | 所用蒸馏水 | 试管内 | 烧杯内 |
pH | a1 | a2 | a3=6.94 |
[实验结论]
由a3数据可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很小。
根据上述结论,推测a1、a2和a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用图2所示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
4.推断题- (共1题)
4.
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钠、氯、钙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俗称生石灰,则A是_____。A与B(胃液中含有的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与C在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可表示为:B+C→D+E,其中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E是水。能证明B、C恰好完全反应,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酚酞溶液和锌粒 D.pH试纸
(3)F能与B反应,G能与C反应生成H,且F与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F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A俗称生石灰,则A是_____。A与B(胃液中含有的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与C在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可表示为:B+C→D+E,其中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E是水。能证明B、C恰好完全反应,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酚酞溶液和锌粒 D.pH试纸
(3)F能与B反应,G能与C反应生成H,且F与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F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计算题- (共1题)
5.
鱼的生长与水中溶氧量密切相关,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mg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 2+O2↑,将14.4 g的过氧化钙加入装有1000L水的鱼缸中。
(1)计算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
①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
②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7g,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
(1)计算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
①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
②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7g,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
6.单选题- (共12题)
10.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铁粉 | 向一定量pH=2的盐 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稀硫酸反应 |
A.A | B.B | C.C | D.D |
14.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少量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NaCl反应 |
B | 50℃时,将17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7g |
C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
D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该气体是CH4 |
A.A ![]() | B.B ![]() | C.C ![]() | D.D |
17.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A.家庭中,提倡垃圾分类 |
B.工作中,采取无纸化办公 |
C.工业上,回收废旧金属再利用 |
D.交通上,拓宽马路,鼓励私家车出行 |
7.选择题- (共1题)
8.填空题- (共9题)
20.
(3分)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甲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
(2)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 质量总和;

(1)甲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
(2)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 质量总和;
21.
碳元素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一种单质,加热到850℃以上,金刚石能燃烧,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①石墨 ②酒精 ③碳酸钙 ④一氧化碳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一种单质,加热到850℃以上,金刚石能燃烧,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①石墨 ②酒精 ③碳酸钙 ④一氧化碳
22.
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

(1)图Ⅰ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________ .
图Ⅱ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 (填“失”或“得”)电子.
(2)氟化钠可以用钠与氟气(F2)化合反应制得.氟气和氢气一样,都是由__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1)图Ⅰ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________ .
图Ⅱ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 (填“失”或“得”)电子.
(2)氟化钠可以用钠与氟气(F2)化合反应制得.氟气和氢气一样,都是由__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3.
(3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其原因是 。
(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参与生锈反应的物质可能是氧气、 和 。
(1)下列物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其原因是 。
(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参与生锈反应的物质可能是氧气、 和 。
24.
(2分)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沉淀 | B.过滤 | C.消毒 | D.吸附 |
25.
(4分)实验室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1)需要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和 。
(2)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质量为 g。
(3)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4)若将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g。
(1)需要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和 。
(2)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质量为 g。
(3)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4)若将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g。
26.
生活中一些花朵、蔬菜的汁液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三种物质中最理想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将该指示剂滴加到肥皂水中,溶液变成_____色。
植物汁液 | 酸性溶液 | 中性溶液 | 碱性溶液 |
紫甘蓝 | 红色 | 紫色 | 黄色 |
胡萝卜 | 橙色 | 橙色 | 橙色 |
月季花瓣 | 浅红色 | 红色 | 黄色 |
三种物质中最理想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将该指示剂滴加到肥皂水中,溶液变成_____色。
9.实验题- (共1题)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如图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 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1)如图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 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