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
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________;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可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________;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可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方案一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案二 |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 ______________ |
方案三 |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 | 产生气泡 |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3.
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_____的合金,能制作炊具和医疗器具等主要利用其_____。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实验室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但仍会发生缓慢氧化。请写出金属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发现有气体生成,收集气体并点燃,有明显爆鸣声并火焰呈淡蓝色,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由此推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 (填化学符号)。澄清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所以氢氧化钙必须____保存。
(1)不锈钢是_____的合金,能制作炊具和医疗器具等主要利用其_____。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实验室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但仍会发生缓慢氧化。请写出金属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发现有气体生成,收集气体并点燃,有明显爆鸣声并火焰呈淡蓝色,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由此推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 (填化学符号)。澄清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所以氢氧化钙必须____保存。
3.推断题- (共1题)
4.
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我们要学会用网络图找到物质间的关系。图一、图二中“→”表示转化关系。
(1)根据图一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x的化学式是_____;y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是_____;
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根据图二,请写出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一组物质_____。(依次写出A、B、C的化学式)
(1)根据图一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x的化学式是_____;y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是_____;
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根据图二,请写出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一组物质_____。(依次写出A、B、C的化学式)

4.计算题- (共1题)
5.
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g样品,加入27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g,试计算:
(1)将1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将1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单选题- (共11题)
6.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7.
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反应完成后镁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2+,一定有Mg2+和Fe2+ |
B.若反应完成后镁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2+,一定有Mg2+可能有Fe2+ |
C.若反应完成后镁有剩余,则溶液中有Mg2+,无Cu2+,可能有Fe2+ |
D.若反应完成后镁有剩余,则溶液中有Mg2+,没有Cu2+和Fe2+ |
8.
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
B.Zn、Cu、Ag、H2SO4溶液 |
C.Cu、Ag、ZnSO4溶液 |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
9.
下了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
10.
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
C.溶质的质量增加 |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
1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 |
C.固体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D.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
12.
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4.
浓硫酸与镁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2H2SO4(浓)=MgSO4+X↑+2H2O,请根据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镁元素化合价升高了 |
B.X是SO2 |
C.该反应说明浓H2SO4有脱水性 |
D.反应后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15.
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或类比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
B.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质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
D.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
16.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O | CO2 |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
B | NaCl溶液 | NaOH | 加入适量稀硫酸 |
C | 铁粉 | 铜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CaO | CaCO3 |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3题)
17.
现有碳、稀硫酸、二氧化碳、锌、一氧化碳、水、氧化铜七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碳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_____;
(2)分解反应: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_____;
(4)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_____。
(1)有碳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_____;
(2)分解反应: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_____;
(4)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_____。
19.
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1溶液,他准备了如图所示实验仪器。请填空:
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 (填仪器名称,下同),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到_____。
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 (填仪器名称,下同),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到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