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宄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1、Ca(OH)2 你的猜想: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填一点).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宄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1、Ca(OH)2 你的猜想: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设计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丁同学 |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一正确 |
戊同学 | 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 | 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填一点).
2.单选题- (共9题)
3.
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
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 |
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 |
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 |
4.
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2H4 |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
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 |
5.
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A.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項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SO42-,得到精盐水 |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 取适最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滴加CaCl2溶液 |
C |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 用磁铁吸取分离 |
D | 除去MnO2中少量的KCl |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A.

B.

C.

D.

8.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
3.多选题- (共1题)
11.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形成溶液 |
B |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D |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
A. A B. B C. C D. D
4.填空题- (共2题)
12.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五种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A 碳酸氢钠 B 二氧化氮 C 蛋白质 D 尿素 E 氢气
(1)蛋清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是______;
(2)属于化学肥料的是______;
(3)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_;
(4)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是______;
(5)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支管内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A 碳酸氢钠 B 二氧化氮 C 蛋白质 D 尿素 E 氢气
(1)蛋清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是______;
(2)属于化学肥料的是______;
(3)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_;
(4)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是______;
(5)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支管内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13.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填字母)。
(3)t2℃时,把A、B物质各50 g分别加到100 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g该溶质。

(1)温度为____℃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填字母)。
(3)t2℃时,把A、B物质各50 g分别加到100 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g该溶质。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