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在研讨酸、碱、盐相互间反应关系时,甲、乙两组同学利用碳酸钠溶液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
第一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试剂X,过滤,得白色沉淀;
第二步:向该沉淀中加试剂Y,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气体,得无色溶液;
第三步:向该溶液中加试剂Z,过滤,最终得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1)甲、乙两组同学共进行二次实验,其中所选的试剂均不相同,乙组同学最终得到的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同于甲组.请将化学式填入下表:
(2)请写出甲,乙两组实验中碳酸钠溶液与试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第一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试剂X,过滤,得白色沉淀;
第二步:向该沉淀中加试剂Y,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气体,得无色溶液;
第三步:向该溶液中加试剂Z,过滤,最终得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1)甲、乙两组同学共进行二次实验,其中所选的试剂均不相同,乙组同学最终得到的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同于甲组.请将化学式填入下表:
| 试剂X | 试剂Y | 试剂Z |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 | |
甲组 | ① | CaCl2 | _____ | _____ | AgCl |
乙组 | ② | _____ | HNO3 | _____ | _____ |
(2)请写出甲,乙两组实验中碳酸钠溶液与试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2题)
2.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氧化铜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_”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如果过程②所加的试剂为稀硫酸,反应过程的现象是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_____.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如果过程②所加的试剂为稀硫酸,反应过程的现象是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_____.
3.
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
某同学把足量的铁粉放入200克稀硫酸中,并想通过硫酸的量来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但发现缺少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_______________?若想通过一定的方法测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请设计一个试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
4.单选题- (共18题)
5.
非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与金属的相似:已知Br2+2KI=2KBr+I2; Cl2+2NaBr=2NaCl+Br2.则下列非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顺序正确的是( )
A.I2、Br2、Cl2 | B.Br2、Cl2、I2 | C.Cl2、I2、Br2 | D.Cl2、Br2、I2 |
6.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溶液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D.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
7.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有不符合题意是( )
A. A B. B C. C D. D
A.[性质与用途] ①CO可燃﹣﹣作燃料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作电极 | B.[安全知识] ①从酒精灯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②皮肤上沾浓氢氧化钠溶液﹣﹣用较多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
C.[化学知识] ①最简单有机物﹣﹣氢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铝元素 | D.[生活经验] ①区分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②新装修房不宜立即入住﹣﹣会挥发出有害气体 |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D.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的溶液 |
C.悬浊液、乳浊液是不均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分层 |
D.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后形成的液体为溶液 |
13.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
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
14.
以下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①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证明该溶液呈碱性
②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③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④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①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证明该溶液呈碱性
②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③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④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17.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
B.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钢铁锈蚀 |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
D.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
18.
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
B.加入10g10%的M的溶液 |
C.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
D.加入10g水 |
22.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 |
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 |
D.用化工原料给馒头染色 |
5.填空题- (共3题)
23.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人体缺乏_____会引起夜盲症.
(2)铝、铁都是生活中常使用的金属,但铝比铁更耐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
(4)为了满足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综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制成了比原来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得多的_____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
(5)如图所示是简易净水器,该装置不能将硬水软化的原因是_____.

(1)人体缺乏_____会引起夜盲症.
(2)铝、铁都是生活中常使用的金属,但铝比铁更耐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
(4)为了满足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综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制成了比原来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得多的_____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
(5)如图所示是简易净水器,该装置不能将硬水软化的原因是_____.
24.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人们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3)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5)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和_____(填序号).
A 药匙 B 漏斗 C 烧杯 D 酒精灯 E 玻璃棒 F 铁架台 G 胶头滴管.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人们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3)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5)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和_____(填序号).
A 药匙 B 漏斗 C 烧杯 D 酒精灯 E 玻璃棒 F 铁架台 G 胶头滴管.
25.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t2℃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将t2℃溶液质量相等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①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②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④t2℃时,a、b、c三种物质配成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a溶液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t2℃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将t2℃溶液质量相等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①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②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④t2℃时,a、b、c三种物质配成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a溶液
6.实验题- (共3题)
26.
(9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反思与评价)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交流与提高)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X+H2O,X的化学式是 。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如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 | |
如图二, | |
(反思与评价)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交流与提高)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X+H2O,X的化学式是 。
27.
安琪同学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 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表面的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和_____。
(4)雨后郊外的路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填字母)
A 立即晾晒干 B 涂油漆 C 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 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表面的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 现象 |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 _____ |
③潮湿的纯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和_____。
(4)雨后郊外的路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填字母)
A 立即晾晒干 B 涂油漆 C 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28.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 ;
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北侧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蔗糖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 ;
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北侧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