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
(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
(4)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_____(写一种即可)。
(5)某同学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
(4)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_____(写一种即可)。
(5)某同学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化学实验小组加热15.5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7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克。
(2)小组同学从剩余固体中提纯出KCl固体(提纯过程中药品无损失),欲将其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溶液,需加多少克水?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克。
(2)小组同学从剩余固体中提纯出KCl固体(提纯过程中药品无损失),欲将其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溶液,需加多少克水?
3.单选题- (共12题)
3.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
B.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 |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5.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 |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9.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C.点燃羊毛纤维时会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
13.
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及方法 |
A | CO2 | HCl |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
B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
C | FeSO4溶液 | CuSO4溶液 | 加入足量的Zn粉,过滤 |
D | K2SO4溶液 | MgSO4溶液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6题)
16.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 .
A.蔗糖 B.纯碱 C.食盐 D.花生油
(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 .
(3)为了保护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________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4)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________ 组成.
(5)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
(6)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蒸馏④活性炭吸附⑤加明矾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填序号)________ .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 .
A.蔗糖 B.纯碱 C.食盐 D.花生油
(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 .
(3)为了保护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________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4)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________ 组成.
(5)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
(6)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蒸馏④活性炭吸附⑤加明矾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填序号)________ .
17.
(5分)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8.
(5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从①金刚石 ②铜 ③氢氧化钙 ④干冰 ⑤小苏打⑥氯化钠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作导线的是 。
(2)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3)用作制冷剂的是 。
(4)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用作地质勘探钻头的是 。
(1)用作导线的是 。
(2)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3)用作制冷剂的是 。
(4)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用作地质勘探钻头的是 。
19.
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A为红色固体,B、C的元素组成相同,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K两种物质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物质K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反应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物质I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物质K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反应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0.
(4分)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塑料制品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废弃塑料制品也对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为减少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 。
(1)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塑料制品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废弃塑料制品也对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为减少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B.提倡使用节能灯 |
C.随手关灯 |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