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小丽同学建立了微型化学实验室,她收集的物质有:①镁条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钠 ④小苏打 ⑤ 醋酸 ⑥葡萄糖等,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发酵粉主要成分的物质是 (填序号)。
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是 (填完整名称);
(2)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是 (填完整名称);
(2)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计算题- (共1题)
2.
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在化学研究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I: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________性。
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2)图II: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_______(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_________(选填“>”、“=”或者“<”)7。

(1)图I: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________性。
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2)图II: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_______(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_________(选填“>”、“=”或者“<”)7。
4.单选题- (共13题)
6.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 | 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
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
7.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
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
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
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8.
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
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 |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1.
铁及其合金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
B.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
D.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
12.
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而实现的 |
B.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
C.天然淡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变成生活用水 |
D.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氮、磷等植物营养成分,能导致水体污染 |
13.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以及除去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氧气 | 水 |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
B | 氧化钙 | 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铜 | 氧化铜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氯化亚铁溶液 | 氯化铜 |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5.
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提倡使用太阳能电池等绿色环保电池 |
B.将废旧电池深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
C.尽可能少使用一次性的纸杯、餐具 |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5.填空题- (共3题)
17.
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别 | 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I | ![]() |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_____________。 |
II |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_____________。 |
III | ![]() ![]() |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___________。 |
IV | 2KClO3![]() 2KClO3 ![]() | 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 原因__________。 |
实践与应用 | 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若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6H2 ![]() |
18.
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右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氧化锂的化学式 ,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是化学方程式 。

19.
溶解度曲线为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选填“>”、“=”、“<”);
(2)当甲物质的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填“>”、“=”、“<”)。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选填“>”、“=”、“<”);
(2)当甲物质的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填“>”、“=”、“<”)。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