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3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3

1.单选题(共10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的腐败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
C.氢气的燃烧D.电解水
2.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元素的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原子的数目⑥物质的种类⑦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全部
3.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C.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4.
现取3.2克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该物质中
A.只有碳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5.
将A、B、C三种物质各16g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g A、27g 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2A+B=C+2D   B. A+2B=C+2D    C. 2A+B=2C+D   D. A+B=C+D
6.
阿斯匹林化学式为C7H6O3,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每个分子含16个原子
B. 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C.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7:6:3
D.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8
7.
将一定质量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下列对滤渣成分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铁
B.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
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
D.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银
8.
下列燃料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燃料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煤D.木炭
9.
CO2气体排放过多会造成地球温度升高,引起许多生态问题.1997年联合国各成员国就如何控制C02等的排放量达成一项《京都议定书》.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控制CO2摊放的是
A.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核电在电力生产中的份额
B.积极开发利用氢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
C.鼓励家庭购买轿车,适当限制公共交通的发展
D.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
10.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少量)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HCl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干燥
B
MgCl2
FeCl2
加入过量的镁粉、过滤
C
MnO2
K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aO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2.填空题(共8题)

11.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CO2和N2中一种或几种组成.当该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②灼热的氧化铜③澄清石灰水时(①②③中的物质都是足量的),①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②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红色,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12.
用适当数字或符号填空
(1)硝酸根离子   
(2)+3价的铝元素
13.
根据下列要求选择H、O、C、S中的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相应物质,用化学式填写: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  
(2)含氧50%的氧化物
14.
“非典”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病种,对环境消毒是有效预防“非典”的重要途径,常用的消毒剂是过氧乙酸(C2H4O3),在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5.
取10g碳酸钙固体在高温反应炉内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g.
16.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中说明类型: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用石灰水鉴定CO2气体
(3)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4)乙醇燃烧     
17.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1)写出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盛水的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易生锈,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2)设计从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固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金属X是 ,写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18.
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

(1)写出上述仪器名称:a   b  
(2)若直接用G图所示装置来收集气体,
①O2 口进入(填导管口编号,下同);
②若先将装置中充满水,则H2 口进入.

3.实验题(共1题)

19.
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1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下列 装置(如图2),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
②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时,先打开 (填K1或K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
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