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缺锌者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保健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相对分子质量为455)。
(1)求出葡萄糖酸锌中所含有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2)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多少?
(1)求出葡萄糖酸锌中所含有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2)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多少?
2.推断题- (共1题)
2.
现有A、B、C、D、E、F、G、P、Q九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铁的氧化物,C、F是常见金属,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F与含有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P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它们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测:


(1)下列物质Q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物质Q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9题)
4.
已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会破坏环境。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右表所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


结合以上信息的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结合以上信息的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
B.稀薄燃烧发动机尾气中NOx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低 |
C.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减少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
D.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N2+4CO2 |
6.
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
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
C.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
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
7.
用“○”和“●”分别代表A、B两种原子,如右图所示,单质A2与单质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 物质X含三种元素

A. 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 物质X含三种元素
9.
为测定一种待回收的废铁中铁的锈蚀程度,某同学取该部分锈蚀的贴片样品(仅由铁和氧化铁组成),测得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12%,则样品中已被锈蚀的铁元素占原废铁的质量分数约为
A.28% | B.31.8% | C.46.7% | D.70% |
10.
黄金溶解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在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在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1.
化合物中氯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按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则R是
①Cl2O7②R ③HClO2④HClO ⑤Cl2⑥KCl
A. KClO2 B. KClO4 C. KClO D. KClO3
①Cl2O7②R ③HClO2④HClO ⑤Cl2⑥KCl
A. KClO2 B. KClO4 C. KClO D. KClO3
14.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16.
同学们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下列方案中实验设计、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实验设计 | 现象 | 结论 (金属活动性) |
A | 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 | 无现象 | 铜﹥铝 |
B | 将铝丝放入硫酸镁溶液 | 铝丝表面有搞头析出 | 铝﹥镁 |
C | 分别将锌粒和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 锌粉产生气泡比铁快 | 锌﹥铁 |
D |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是稀盐酸中 | 铁丝产生气泡,铜没有 | 铁﹥铜 |
A.A | B.B | C.C | D.D |
17.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
18.
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Cu(NO3)2与Fe(NO3)2的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气泡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 |
B.滤渣中一定含有Zn、Fe、Cu |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 |
D.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
20.
(2015秋•福田区期末)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Mg﹣Cu | B.Mg﹣Mn﹣Cu | C.C、Cu﹣Mg﹣Mn | D.Cu﹣Mn﹣Mg |
4.填空题- (共4题)
23.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名称);该气体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
(2)B实验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制备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水的电解实验 |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 D.气体制备装置 |
(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名称);该气体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
(2)B实验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制备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了。你推测锥形瓶中原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滴管中的物质可能为_____________。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了。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出A、B中气球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了。你推测锥形瓶中原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滴管中的物质可能为_____________。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了。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出A、B中气球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实验室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其产物,装置如下: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1)步骤一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填名称)。
(3)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1)步骤一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填名称)。
(3)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