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在C2H2分子中,C原子H原子的个数比为 .
(2)在CaC2中Ca元素C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在CaC2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在该桶电石中,纯CaC2的质量为 k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 (共6题)
A.SO2 | B.NO2 | C.CO2 | D.CO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纯净物 |
B.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
C.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
A.夜晚发生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 |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
D.在野外遇上火灾,立即向顺风的方向逃离 |
3.选择题- (共13题)
雨巷①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②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户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②彳亍:小步慢走的样子。③太息:出声叹气。④颓圮:倒塌。
雨巷①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②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户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②彳亍:小步慢走的样子。③太息:出声叹气。④颓圮:倒塌。
雨巷①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②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户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②彳亍:小步慢走的样子。③太息:出声叹气。④颓圮:倒塌。
雨巷①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②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户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②彳亍:小步慢走的样子。③太息:出声叹气。④颓圮:倒塌。
4.多选题- (共1题)

A.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
D. 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
5.填空题- (共8题)

(1)打开A中的活塞,加入足量浓盐酸,关闭A中的活塞。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说明原因_____。
(2)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弹簧夹K2.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_____。
(1)其中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 ;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 ;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 性.
(1)从组成的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填写选项编号)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氢气和氧气
(2)从微观角度看:下列图1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填写图示编号)

(3)从能源的角度看: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从净化的角度看:①有关图2所示净化河水简易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本身是一种化学资源
B.此装置可以将硬水软化
C.利用此装置可得到蒸馏水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
②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图3:

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 ;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5)从变化的角度看:
①电解一定量的水(如图4),当正极端产生5mL气体时,理论上在负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mL.

②图5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水不属于 (填字母)。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纯净物
(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是将 能转化为 能。

(3)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嗅异味 c. 水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①①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的吸附作用(填物质名称)而达到;
②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净化水时,c、d两个指标可通过上图中的B、C、 过程而达到。
③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 。
(4)右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这种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的优点是 。

A.使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有助于除去悬浮性颗粒
C.不易堵塞活性炭孔 D.可以将硬水软化
(5)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1)紫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锌、铁、硒等,其中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锌、铁、硒”是指 (填“单质”或“元素”).
(2)硬水有很多危害,生活中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家庭生活中经常产生的垃圾有:①易拉罐②废报纸③料菜叶④矿泉水瓶,其中属于可回收的垃圾是 (填序号).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如图的分析,你发现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是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将E装置中收集的氢气排出,应从 (填c或d)口通入蒸馏水.
(4)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同学们对美术组的环保石头纸(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入适量聚乙烯和少量胶合剂)展开探究:
[拓展实验一]探究影响石头纸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5)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 甲 | 乙 |
实验过程 | ![]() | ![]() |
现象 | 试管①、②、③中产生气泡快慢的顺序为: ①>②>③. | |
分析结论 | Ⅰ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对比甲同学实验①②可知, ,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Ⅲ对比甲同学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 . Ⅳ乙同学的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和 . |
(6)甲组同学的方法是:(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图2(Ⅰ)为石头纸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①连接仪器,夹紧弹簧夹,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a、b中有稳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I)气密性 (选填“良好”或“漏气”)
②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
③反应停止后, (填序号)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A.水平移动量气管 B.上下移动量气管 C.封闭量气管
(7)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均匀称取四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用电子天平及有关装置,得出二氧化碳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他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跟酸反应)
| 第一份 | 第二份 | 第三份 | 第四份 |
取样品质量(g) | 6.25 | 6.25 | 6.25 | 6.25 |
取稀盐酸的体积(mL) | 10.0 | 20.0 | 30.0 | 40.0 |
产生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2.20 | m |
①在第1份样品的实验中, 完全反应了.
②m为
③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④请在图3坐标图中画出在6.25g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图. .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2)小华同学用浓HCl(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军也用A装置制取氧气,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 .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某同学用如图G、H、I组合收集H2S.
①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②各装置的作用:H 、I .
6.实验题- (共4题)

①实验现象:A、D装置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B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C装置中有明显现象,该现象是 .
②依据上述实验现象,该气体的组成是 .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问题与反思: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对上述实验设计提出质疑,认为没有达成实验目的.下面请你一起对上述实验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

(1)图中仪器B的名称为 。
(2)装配KClO3制备O2的发生装置,上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中的微型装置F可用于实验室制备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G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选“a”或“b”)进入,滴壶中装的试剂是 。
(4)利用H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 再加 ,气球的变化是 。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改进措施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目的是为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 .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8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