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
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分子 |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
D.空气里只有氮气和氧气分子 |
4.
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组织反应的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
B.冰箱保存食物 |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
5.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防止试管炸裂 |
B |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防止发生爆炸 |
C |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
A.A | B.B | C.C | D.D |
2.填空题- (共3题)
7.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研究其性质十分必要.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人们对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 (填序号)有关.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导热性
(3)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对金属镁和铁性质的对比研究.

①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图1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镁和铁表面均被打磨,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向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相同的稀盐酸.通过观察到 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金属活动性 > (填元素符号);还可以观察到反应在相同时间内,两支长颈漏斗的液面高度不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取等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将镁放入稀硫酸中,铁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小于镁的质量
B.充分反应后,镁、铁一定都有剩余
C.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都有所增加
D.充分反应后,稀硫酸和稀盐酸一定都没有剩余.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人们对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 (填序号)有关.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导热性
(3)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对金属镁和铁性质的对比研究.

①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图1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镁和铁表面均被打磨,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向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相同的稀盐酸.通过观察到 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金属活动性 > (填元素符号);还可以观察到反应在相同时间内,两支长颈漏斗的液面高度不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取等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将镁放入稀硫酸中,铁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小于镁的质量
B.充分反应后,镁、铁一定都有剩余
C.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都有所增加
D.充分反应后,稀硫酸和稀盐酸一定都没有剩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