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西省崇仁县九年级下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35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4/7

1.选择填充题(共2题)

1.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质量比为3:2
D____
2.
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______)

A硝酸铵和水
B铜和稀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____

2.推断题(共1题)

3.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六种物质间存在右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A、B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C 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且C和D反应可制得B;A和D反应的产物与A和小苏打反应得到的产物完全相同。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B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欲通过一次实验证明溶质是哪一种情况,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C与D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若F是有机物,写出一个F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题)

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氮气(氧气)——灼热的铜网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C.碳酸钠(石灰石)——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CO(CO2)——通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4.填空题(共6题)

5.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切
(1)右边是某种加碘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①该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②食用该食盐可补充钙元素   
③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碘离子
(2)下列各类物质可以作为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①生石灰   ②浓硫酸    ③氯化钠    ④硝酸铵
(3)下列生活中的物品,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
①汽车外壳    ②不锈钢锅   ③棉布围裙    ④塑料保鲜盒
(4)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请计算:
(1)酚酞属于___________物(填“有机”或“无机”).
(2)酚酞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7.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2)乙装置: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生石灰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8.
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______)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2)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年五月份我省部分地区天气干旱,严重缺水,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迫在眉睫。
①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否为硬水可用_________,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除去河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可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③若你生活在干旱地区,请提出一条节水措施:___________。
10.
根据右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填一种即可)
(2)要除去B中的少量A,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3)t1℃时,将15gA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结果精确至0.1%)。
(4)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

5.实验题(共2题)

11.
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能通过上下移动穿过橡胶塞的粗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大理石碎片应放在    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铁丝代替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浓H2SO4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为干燥剂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分.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 (填字母)端口通入.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     (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
12.
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  ,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试纸缓慢地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