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3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5

1.计算题(共1题)

1.
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下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15g该氮肥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沉淀质量为23.3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部分性质的探究过程:

(1)用手触摸②的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该溶液呈色;③中的溶液显色.
(2)从③到④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④中的溶液呈_________性(填“酸”或“碱”).
(3)c溶液和a溶液对比,c溶液颜色更浅.
(提出问题)为什么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会更浅?
(查阅资料)(1)Na2CO3+CO2+H2O==2NaHCO3(2)Ca(NO3)2溶液与NaHCO3溶液不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c溶液滴入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含较多的CO32或HCO3

另取少量c溶液滴入硝酸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没有大量的离子
 
(实验结论)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同种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或___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3.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为红褐色沉淀,E→C的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常用反应,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__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1题)

4.
生产生活中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分离空气制氧气B.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C.葡萄酿成酒D.铁钉生锈
5.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烧碱可治疗胃酸过多
C.石灰石用于建筑D.用盐酸可以清除铁锈
6.
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
C.加热高锰酸钾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
7.
下列实验现象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红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8.
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2:3
9.
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分子式为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酚酞遇盐酸显红色
B.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D.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10.
下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XB.YC.ZD.W
1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12.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BaSO4(Ba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13.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25m3的石油液化气加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这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
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污染物增多有关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
14.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B.受热仪器破裂C.溶液蒸不干D.读数不正确

5.选择题(共1题)

15.

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三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三个数据中的(    )

6.多选题(共2题)

16.
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2CO2
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H2:Cu+H2SO4==CuSO4+H2
C.用铁粉从含硝酸银的废水中提取金属银:Fe+2AgNO3=Fe(NO3)2+2Ag
D.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17.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物质鉴别
●用洗洁精去油污—乳化作用
●人体缺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食盐与纯碱—品尝味道
●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
C.安全常识
D.“一定”与“不一定”
●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验纯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7.填空题(共1题)

18.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常说:①高原上缺氧②生理盐水③胃酸过多④发酵粉中的小苏打。请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中的“氧”;②中的“盐”;③中的“酸”;④中的小苏打。

(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①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右图是铁锅的示意图。铁锅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__直接接触;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铝锅比较耐用,其原因是。
②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化学式)

8.实验题(共1题)

19.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对人体特别是粘膜组织有腐蚀作用。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NH3,从上图中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右图装置收集氨气时,观察到现象说明氨气已收满。
③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