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瓶部分变质的熟石灰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取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10%盐酸溶液,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pH关系见下表。
求该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 0 | 2.5 | 3.65 | 6 |
溶液的pH | 12 | 11 | 7 | 2 |
求该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 (共6题)
2.
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 一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
A.A | B.B | C.C | D.D |
3.
小明同学探究铜锌合金做成的“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8g的“金戒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20% | B.40% | C. 60% | D.80% |
5.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
6.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
C.水能灭火---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木柴架空了能够燃烧更旺---与氧气充分接触 |
3.填空题- (共2题)
8.
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主题是“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E图所示的是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_______________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均倒入烧杯中。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水。
③稀释: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E图所示的是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_______________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均倒入烧杯中。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水。
③稀释: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填写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或其用途(只需写一条)。
(2)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填字母)。

(3)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尿素属于 (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 。
(4)治理和预防PM2.5污染物意义重大。右图是东台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比较明显的是 。

A.植树造林 B.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1)填写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或其用途(只需写一条)。
物质 | ![]() | ![]() | ![]() | ![]() |
化学式 | NaCl | C | ③ | ④ |
用途 | ① | ② | 做发酵粉 | 做干燥剂 |
(2)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填字母)。

(3)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尿素属于 (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 。
(4)治理和预防PM2.5污染物意义重大。右图是东台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比较明显的是 。

A.植树造林 B.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4.实验题- (共2题)
10.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仪器a名称是 。
(2)在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按照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在上述仪器A~F中选择连接一套实验装置 (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用该套装置在实验室还能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通过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若用G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b”或“c”)。
(5)某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a处滴浓氨水,b处滴酚酞溶液,过一会他观察到b处的棉花变红,a处的棉花不变红。该现象没有涉及到的性质是 (填编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2),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编号)。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1)写出上图中仪器a名称是 。
(2)在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按照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在上述仪器A~F中选择连接一套实验装置 (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用该套装置在实验室还能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通过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若用G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b”或“c”)。
(5)某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a处滴浓氨水,b处滴酚酞溶液,过一会他观察到b处的棉花变红,a处的棉花不变红。该现象没有涉及到的性质是 (填编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2),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编号)。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11.
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某化学研究性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三种猜想:
A.只有CO2B.只有CO C.CO和O2混合气体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芳同学认为乙容器中气体的成分除了小红同学对甲容器气体可能的成分猜想外,还可能是CO2和O2 ,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三种猜想:
A.只有CO2B.只有CO C.CO和O2混合气体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芳同学认为乙容器中气体的成分除了小红同学对甲容器气体可能的成分猜想外,还可能是CO2和O2 ,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