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酒酿酒文化。不久前,海昏侯墓葬出土了青铜“蒸馏器”(右图),“蒸馏器”上遍体的铜锈[Cu2(OH)2CO3]见证了我国蒸馏酒的历史,使现代人对蒸馏酒的认识提早了1000年!

白酒一般是用高粱等谷物做主料或佐料酿制而成。制酒工艺主要流程包括:投料→ 发酵→ 蒸馏→老熟(贮存)。

发酵是指借助酵母菌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高粱等籽粒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发酵环境pH为4-5时,发酵速度快,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抑制酵母繁殖,发酵速率减慢,且出酒率降低。在正常条件下,发酵池中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发酵得到的并不是通常市场上见到的饮用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6-7%,同时含有多种脂类、醛和酸。一般需要蒸馏和浓缩,使酒精浓度达到50-70%,蒸馏得到的酒中还含有杂酯油及酯类等。新蒸出的白酒,气味不正,因为新酒中含有硫化氢、硫醇等臭味物质。硫化氢、硫醇等低沸点物质挥发出来后,酒的杂味会大为减少,所以需要贮存老熟的过程。老熟过程中臭味物质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老熟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还原、酯化、水解等各种反应,使酒中醇、酸、酯、醛等物质达到最佳值,酒香气增加,酒味柔和。清香型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在老熟1年半左右时间达到最高值,贮存期延长,主体香成分反而下降,老熟10年的酒,其主体香成分降低大约75%。说明白酒必须有一定的贮存期。
回答下列问题:
(1)铜锈由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
(2)酵母菌繁殖的适宜环境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在粮食发酵生成酒精过程中,酒精含量增长最快的时间___________。
A.发酵前两天 B.发酵7天以后 C.在发酵中期
(4)酿酒过程中“老熟”的目的是________。
(5)在饮酒、酒酿制过程要注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酒越陈越香 B.老熟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发酵期越长,发酵池中酒精含量越高 D.白酒的香味是酒精的气味

白酒一般是用高粱等谷物做主料或佐料酿制而成。制酒工艺主要流程包括:投料→ 发酵→ 蒸馏→老熟(贮存)。

发酵是指借助酵母菌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高粱等籽粒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发酵环境pH为4-5时,发酵速度快,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抑制酵母繁殖,发酵速率减慢,且出酒率降低。在正常条件下,发酵池中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发酵得到的并不是通常市场上见到的饮用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6-7%,同时含有多种脂类、醛和酸。一般需要蒸馏和浓缩,使酒精浓度达到50-70%,蒸馏得到的酒中还含有杂酯油及酯类等。新蒸出的白酒,气味不正,因为新酒中含有硫化氢、硫醇等臭味物质。硫化氢、硫醇等低沸点物质挥发出来后,酒的杂味会大为减少,所以需要贮存老熟的过程。老熟过程中臭味物质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酒别(单位:g/100mL) | 硫化氢 | 硫醇 |
新酒 | 0.00888 | 痕迹 |
贮存一年的酒 | 痕迹 | 未检出 |
贮存二年的酒 | 痕迹 | 未检出 |
老熟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还原、酯化、水解等各种反应,使酒中醇、酸、酯、醛等物质达到最佳值,酒香气增加,酒味柔和。清香型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在老熟1年半左右时间达到最高值,贮存期延长,主体香成分反而下降,老熟10年的酒,其主体香成分降低大约75%。说明白酒必须有一定的贮存期。
回答下列问题:
(1)铜锈由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
(2)酵母菌繁殖的适宜环境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在粮食发酵生成酒精过程中,酒精含量增长最快的时间___________。
A.发酵前两天 B.发酵7天以后 C.在发酵中期
(4)酿酒过程中“老熟”的目的是________。
(5)在饮酒、酒酿制过程要注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酒越陈越香 B.老熟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发酵期越长,发酵池中酒精含量越高 D.白酒的香味是酒精的气味
2.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一般用氢氧化钙做无害化处理。某硫酸厂日处理污水3000t,消耗氢氧化钙3.7t(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反应),硫酸厂日处理硫酸多少吨?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流程题- (共2题)
3.
(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的铜用于做导线,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2)铝的金属活动性很强,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铝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很特别,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其中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镁所具有的轻质特性决定了镁合金是生产航天器、军用飞机必不可少的结构材料。用菱镁矿(MgCO3)生产金属镁的大致流程如下:

检验步骤①中菱镁矿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镁所具有的轻质特性决定了镁合金是生产航天器、军用飞机必不可少的结构材料。用菱镁矿(MgCO3)生产金属镁的大致流程如下:

检验步骤①中菱镁矿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沸腾炉内主要发生如下反应,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S2+ 11O2
2______ + 8SO2
(2)炉渣用于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所得硫酸可稀释成各种不同浓度用于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浓硫酸稀释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4)整个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沸腾炉内主要发生如下反应,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S2+ 11O2

(2)炉渣用于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所得硫酸可稀释成各种不同浓度用于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浓硫酸稀释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4)整个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5.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 B | C | D |
![]() | ![]() | ![]() | ![]() |
向一定量稀H2SO4中加入NaOH溶液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H2O2溶液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 + 2CuO
2Cu + CO2↑ B. 2H2O2
2H2O+O2↑
C. C2H5OH + 3O2
2CO2+ 3H2O D. Na2CO3+Ca(OH)2="==" CaCO3↓+ 2NaOH
A. C + 2CuO


C. C2H5OH + 3O2

8.
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丙的分子结构为
B. 四种物质中,只有甲属于有机物
C. 丁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2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丙的分子结构为

C. 丁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22
1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
C.将40℃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甲的质量更多 |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再升温至4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B | 鉴别O2和N2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C |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 将铁制品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
D | 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 滴加适量石灰水,过滤 |
A. A B. B C. C D. D
16.
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水为热水
B. ②中白磷燃烧
C. 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 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A. ①中水为热水
B. ②中白磷燃烧
C. 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 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4.填空题- (共7题)
18.
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

(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煽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_______。
(3)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
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煽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_______。
(3)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
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9.
甲、乙、丙、X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甲
乙
丙
(1)若X仅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甲是一种单质。
①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__(写出一点)。
②甲
乙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
(2)若X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丙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①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甲
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向乙的水溶液中通入X,化合产生丙,下列关于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若X仅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甲是一种单质。
①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__(写出一点)。
②甲

(2)若X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丙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①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甲

③向乙的水溶液中通入X,化合产生丙,下列关于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
20.
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乙炔(C2H2)气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其剥离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将写错的字用胶条从纸上粘下来一样。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右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乙炔(C2H2)气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其剥离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将写错的字用胶条从纸上粘下来一样。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右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
21.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______。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______。
A.氮肥 | B.磷肥 | C.钾肥 | D.复合肥 |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
22.
食盐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盐。
(1)16%的食盐水用于选种,常温下配制500g16%的食盐水用到的仪器有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所需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
(2)粗盐精制过程比较复杂。其中除去粗盐中泥沙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和蒸发,在此过程中多次使用玻璃棒,其中蒸发过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
(1)16%的食盐水用于选种,常温下配制500g16%的食盐水用到的仪器有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所需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
(2)粗盐精制过程比较复杂。其中除去粗盐中泥沙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和蒸发,在此过程中多次使用玻璃棒,其中蒸发过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
23.
一日三餐离不开化学
(1)吃饭过程中用到的下列物品,利用金属的是__________。

(2)用铁锅加工食品能为人体提供一定量的铁元素,对预防________有辅助作用。
(3)小明的早餐有牛奶、炸馒头片和几片培根肉,你建议他应该再吃点__________。
(4)制作馒头时需要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纯碱,顶碱(纯碱过量)馒头对胃酸过多有辅助治疗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__。
(1)吃饭过程中用到的下列物品,利用金属的是__________。

(2)用铁锅加工食品能为人体提供一定量的铁元素,对预防________有辅助作用。
(3)小明的早餐有牛奶、炸馒头片和几片培根肉,你建议他应该再吃点__________。
(4)制作馒头时需要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纯碱,顶碱(纯碱过量)馒头对胃酸过多有辅助治疗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__。
24.
清明小长假,各地多条道路出现拥堵现象。这么多的汽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能源问题:“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来自于石油的分馏,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合称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环境问题: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硫带来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提出的一条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
(1)能源问题:“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来自于石油的分馏,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合称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环境问题: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硫带来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提出的一条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25.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关闭K1、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并收集二氧化碳
②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
③关闭K1,从分液漏斗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⑤关闭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
⑥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④ 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步骤⑥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关闭K1、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并收集二氧化碳
②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
③关闭K1,从分液漏斗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⑤关闭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
⑥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④ 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步骤⑥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流程题:(2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