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九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26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

1.流程题(共1题)

1.
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信息提示:MnO2 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通入的气体X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N2   B.CO2   C.H2
(3)操作Y的名称叫___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和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小明发现家中铜制水阀门上有绿色的铜锈,想对铜生锈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猜想)小明根据铜绿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氧气以及    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设计)小明与同学一起设计如下图所示4个实验。

(实验记录)若干天后,小明发现只有“实验四”出现绿色铜锈,其它实验中均无铜锈出现。
(分析与评价)
(1) (填实验序号)对比,可以说明“与氧气接触”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
(2)“实验二”与“实验四”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二、实验三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实验结论)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单选题(共12题)

3.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B. 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C. 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 若不放催化剂该反应不能进行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单质:铁、水 B. 氧化物:氧化镁、碳酸
C. 化合物:碳酸钙、氯化钠 D. 混合物:海水、水银
5.
右图是“抗癌大王”——硒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6.
2015年10月12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她所负责的研究团队在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分子式C15H22O5),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B. 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式为:12×15×1×22×16×5
D.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7.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2个水分子——2H2O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镁离子—— D. 碳酸钾 ——KCO3
8.
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Eu2O3 ,其
中Eu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 B. +2 C. +3 D. +4
9.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碰撞后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氢气
10.
生活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化学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扇风可以让灶火烧的更旺,是因为提供充足的氧气
B.久置在桌上的饼干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C.米饭煮焦了会变黑,说明米饭中的物质含有碳元素
D.铝合金门窗不容易生锈,是因为铝不和氧气反应
11.
下列是某学生实验现象记录笔记,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加热,溶液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无色
D. 将光亮的铁片伸入稀盐酸中,铁片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12.
“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CO2和CO的比较,表述错误的是()
A. 结构: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
C. 用途: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却能做燃料
D. 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在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
13.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硬铝、焊锡都是合金     B. 铁、铜、铝都是银白色金属
C. 锈蚀后的金属材料不能回收     D. 铁、铜、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14.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D.

4.填空题(共4题)

1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是化学主要学习内容。
(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与“碳循环”,在氧循环过程中氧元素会由单质变为化合物,则上述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金刚石、氯化钠、水,在这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其所含阳离子符号为  
(3)现有①铜;②氮气;③干冰;④氧气。四种物质,选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种物质只用一次):I.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II.可作电线的是 ;III.可用作粮食保护气的是 ; IV.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
16.
金属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类物质。
(1)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用于包装,这是利用铝的 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要留有少量的水,目的是
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铁丝还能在氯气中燃烧:2Fe +3Cl22X ,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3)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铜,可加入铁粉除去杂质,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17.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试管2中的气体为 ,验证该气体的方法是 。(操作、现象、结论)
(3)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有的化学反应中,水也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鱼池供氧剂,
它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人类学会对“火”的掌控,使人类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图1是古人钻木取火的示意图,从燃烧条件回答:快速搓动木棍为可燃物
提供的燃烧条件是   。(2)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如图2所示,蚊香在使用过程中,及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熄灭蚊香的常用方法是将蚊香掐断,该操作的灭火原理是   
(3)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一旦室内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打电话报警、求救

5.实验题(共1题)

1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带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是   ,可以用装置C收集CO2 ,原因是 。可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用A作发生装置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氢氧化钠晶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气体,如果要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选择填A→E标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