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P点的意义是 ;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序号)。

(1)图中P点的意义是 ;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序号)。
A.甲>乙 | B.甲<乙 | C.无法确定 |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物质是 。
(2)若C是一种不溶性固体,则C可能是 。
(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D物质是 。
(2)若C是一种不溶性固体,则C可能是 。
(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计算题- (共1题)
3.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OH和Na2CO3,为了测定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当所取样品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当所取样品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单选题- (共5题)
5.填空题- (共4题)
11.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主要成分是 ;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①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铂金饰品 | B.铁锅 | C.铝导线 |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①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①石灰石、②小苏打、③稀盐酸、④氯化钠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除铁锈的是 ;(2)用作发酵粉的是 ;
(3)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4)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1)用于除铁锈的是 ;(2)用作发酵粉的是 ;
(3)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4)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6.实验题- (共1题)
13.
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是否为“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②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问题)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钠;猜想② 。
(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填字母)。
(反思评价)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
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甲 |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渐溶解 | 该灭火剂不属于报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 |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②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问题)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钠;猜想② 。
(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②正确 |
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①正确 |
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猜想②正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