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常温下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
(3)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常温下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
(3)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黄铜”是铜锌合金,可塑性好,耐腐蚀,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称取20.0g黄铜样品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请结合下列图示计算。

(1)该20.0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____g。
(2)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______克。

(1)该20.0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____g。
(2)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______克。
3.单选题- (共7题)
3.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8 | 35 | 5 | 8 |
反应后质量(g) | 2 | 未测 | 5 | 42 |
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未测值为7 | B.丙可能是催化剂 |
C.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2∶7 |
5.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分子的质量很小 |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冰块难于压缩——分子间隔小 |
D.夏天室外电线变长——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