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相关资料) “污渍爆炸盐”主要有效成份为过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确认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
某同学的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请你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A中,木条复燃,写出产生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图中操作Ⅰ、Ⅱ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_________;
(3)在C溶液中加入的A可以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初步结论)“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相关资料) “污渍爆炸盐”主要有效成份为过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确认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
某同学的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请你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A中,木条复燃,写出产生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图中操作Ⅰ、Ⅱ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_________;
(3)在C溶液中加入的A可以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初步结论)“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4.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元素的符号为N i |
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 |
C.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
D.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5.
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有关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说法正确的是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 |
B.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 |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9.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
B.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2℃时,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D.t3℃时,将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
10.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假设铜片各处温度相等)。关于该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
B.乒乓球片和滤纸片切勿取大块,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 |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填空题- (共4题)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
B 废旧电池随手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C 空气中O3含量超标会引起温室效应
D 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空气污染
(2)酸雨是由_____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示,其中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如表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表:
①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_____.
②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_____.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
B 废旧电池随手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C 空气中O3含量超标会引起温室效应
D 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空气污染
(2)酸雨是由_____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示,其中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如表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图例:![]() |
化学式 | ? | C | ? | H2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①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_____.
②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_____.
14.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标号b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和装置B都可以用来制氧气,虽然反应原理完全不同,但会用到一种相同的药品,该药品在两个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氧气时,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
(4)装置F有多种用途。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1)装置图中标号b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和装置B都可以用来制氧气,虽然反应原理完全不同,但会用到一种相同的药品,该药品在两个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氧气时,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
(4)装置F有多种用途。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15.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2NaHCO3 △ Na2CO3+H2O+CO2↑; NH4HCO3 △ NH3↑+H2O+CO2↑。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图示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点燃酒精灯。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从开始加热前至加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必须持续向装置A中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 。在停止加热后,还要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的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 ,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阅资料) 2NaHCO3 △ Na2CO3+H2O+CO2↑; NH4HCO3 △ NH3↑+H2O+CO2↑。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图示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点燃酒精灯。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从开始加热前至加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必须持续向装置A中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 。在停止加热后,还要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的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 ,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