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同学们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铁的燃烧
实验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支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铁丝未燃烧。
(1)将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提出:如果实验②中细铁丝未得到充分加热,将对判断“CO2是否支持铁的燃烧”造成干扰。他依据什么认为实验②中细铁丝未得到充分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帮助他设计对比试验,排除干扰因素,证明CO2是否支持铁的燃烧。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铁的燃烧
实验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支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铁丝未燃烧。
(1)将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提出:如果实验②中细铁丝未得到充分加热,将对判断“CO2是否支持铁的燃烧”造成干扰。他依据什么认为实验②中细铁丝未得到充分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帮助他设计对比试验,排除干扰因素,证明CO2是否支持铁的燃烧。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铁丝在装有O2和CO2的集气瓶中都燃烧,证明CO2支持铁的燃烧 |
如果铁丝在装有O2的集气瓶中燃烧,在装CO2的集气瓶中逐渐冷却,证明CO2不支持铁的燃烧 |
3.单选题- (共14题)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5 | 2 | 20 | 22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1 | 28 | 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
6.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科学家们又在纳米纸上面“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B.萘胺中含有20个原子 |
C.萘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 | D.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化合物 |
7.
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1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15.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7题)
20.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1的装置中,当两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不在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图中乙试管产生的是_____气,与之相连的是_____极。(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1的装置中,当两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不在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图中乙试管产生的是_____气,与之相连的是_____极。(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植树造林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①用“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植树造林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2.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
(4)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___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
(4)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___
24.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氮气②食盐③稀有气体④干冰⑤活性炭。
(1)用于消除冰箱异味的是______ ;
(2)可充入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_;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__;
(4)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
①氮气②食盐③稀有气体④干冰⑤活性炭。
(1)用于消除冰箱异味的是______ ;
(2)可充入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_;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__;
(4)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
2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______元素。
(2)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1)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______元素。
(2)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