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20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2

1.计算题(共1题)

1.
向1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g?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同学们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铁的燃烧
实验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支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铁丝未燃烧。
(1)将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提出:如果实验②中细铁丝未得到充分加热,将对判断“CO2是否支持铁的燃烧”造成干扰。他依据什么认为实验②中细铁丝未得到充分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帮助他设计对比试验,排除干扰因素,证明CO2是否支持铁的燃烧。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铁丝在装有O2和CO2的集气瓶中都燃烧,证明CO2支持铁的燃烧
如果铁丝在装有O2的集气瓶中燃烧,在装CO2的集气瓶中逐渐冷却,证明CO2不支持铁的燃烧
 

3.单选题(共14题)

3.
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木已成舟D.蜡炬成灰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混合物B.②表示两种物质
C.③表示一种单质D.④可以表示CO分子
6.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科学家们又在纳米纸上面“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萘胺中含有20个原子
C.萘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D.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化合物
7.
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8.
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B.CuC.CO2D.O
9.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Fe3+:两个亚铁离子
B. :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2H:两个氢元素
D. O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10.
铬酸钾(K2CrO4)是印染、医药、电焊、搪瓷等工业的原料.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B.+4C.+5D.+6
1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13.
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A.B.C.D.
14.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风扇
15.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6.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固体    D. 加热固体

4.选择题(共2题)

17.已知的导函数,即,…,,则
18.已知的导函数,即,…,,则

5.填空题(共7题)

19.
某物质R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O2CO2+2H2O,则R的化学式是 推断R化学式的依据是
20.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1的装置中,当两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不在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图中乙试管产生的是_____气,与之相连的是_____极。(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植树造林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2.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
(4)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___
23.
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①氯化钠由________构成;②氧化铁_______③2个氧分子______④+2价的镁元素____
24.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氮气②食盐③稀有气体④干冰⑤活性炭。
(1)用于消除冰箱异味的是______ ;
(2)可充入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_;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__;
(4)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
2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______元素。
(2)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6.实验题(共1题)

26.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__端(选填“a”或“b”);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