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平原五中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17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7/5

1.推断题(共1题)

1.
A是常见金属单质,B、C是非金属单质,且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推断C、甲、乙的化学式为:C__________,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作为能源除了具有放出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的优点外,还有_____________的优点.

2.计算题(共1题)

2.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 。为了测定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100g废水,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与H2SO4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为    g;100g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    g。
(2)计算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共7题)

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见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机械性能好B.能导电C.耐腐蚀D.抗震性好
4.
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质量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8
2
1
反应后质量/g
13
4
2
未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B物质是生成物
C.C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反应后D的质量是14g
5.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6.
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是
A. 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B. 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 Ag、Cu、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D. 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7.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加明矾,观察沉降的产生情况
B. 氧气、二氧化碳--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C. 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石灰水,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8.
某农作物缺乏多种营养元素,需要施加复合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ClB.CO(NH22C.KNO3D.Ca(H2PO42
9.
下列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缺钙易造成骨质疏松,因此应提倡过量补钙。
B. 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因此,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C. 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这会引起维生素摄入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
D. 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4.填空题(共3题)

10.
2015年我国西南五省遭遇了严重的旱灾。面对严峻的旱情,许多地方抢抓机会进行人工降雨,为缓解旱情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悉,人工降雨飞机升空作业时,携带“焰条”和罐装固态二氧化碳。“焰条”是啤酒瓶粗细、长约三十厘米的圆柱体,内含碘化银成分。试回答:
(1)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干冰升华时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是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碘化银(AgI)具有感光性,在光照下可反应生成碘单质(I2)和银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在连续干旱的日子里,一场大雨过后,我们会觉得空气清新,碧空如洗,这主要是因为(_____)
A.气温大幅下降
B.空气中颗粒物大量减少
C.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1.
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请回答:
(1)丙烯酰胺分子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12.
请从“①二氧化碳 ②熟石灰 ③生石灰 ④硝酸 ⑤尿素 ⑥聚乙烯塑料 ⑦碳酸氢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2)可直接用作农作物氮肥的物质是
(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4)常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的是
(5)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5.实验题(共1题)

13.
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3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呈酸性;②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把一小片pH试纸放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用_________蘸取沉淀溶解成澄清的溶液沾在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测得被测液的pH=8
猜想①_______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Ⅱ:取沉淀溶解成澄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
 
通过探究得知,生成的沉淀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交流与反思):
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