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
(2)C组试管中药品滴加至一定程度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
(3)写出D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
(2)C组试管中药品滴加至一定程度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
(3)写出D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2.单选题- (共18题)
3.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变色汽油溶解油污 |
B.烧碱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高炉炼铁 |
C.活性炭净水铁生锈 |
D.石灰浆涂抹墙壁变硬浓硫酸吸水 |
4.
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烧碱、纯碱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两者都属于碱 |
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C.石墨和金刚石、C60均属于碳的单质,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
D.铝和铁均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二者都易锈蚀 |
6.
根据下面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两图所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
B.②图所示的粒子是一种离子 |
C.①图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D.③④两图表示的两种微粒,是硬水中含有的两种主要离子 |
7.
汶川震后防疫使用的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
B.高氯精分子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 |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7 |
D.高氯精是由C、O、N、Cl四种原子构成 |
8.
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②2NH3③H2SO4④
⑤Ca2+⑥2NO3ˉ ⑦H2CO3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①2H+②2NH3③H2SO4④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9.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CH4H2CO | B.CO CH4H2 | C.CH4CO H2 | D.H2CH4CO |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除铁锈,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 |
B.纯铁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铁钉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
C.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同时产生白色沉淀和蓝色沉淀 |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
B.Cu、Ag、FeSO4溶液 |
C.Fe、Ag、CuSO4溶液 |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
13.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 |
C.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
14.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D.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
15.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 ![]() | ![]() | ![]()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 | 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 |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 向等质量的Mg、MgO中加入稀盐酸 |
A.A | B.B | C.C | D.D |
1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碳酸盐遇酸有气泡产生,则加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的总称,则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18.
下列实验所对应的两种方案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A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B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
C | 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 分别测溶液的pH | 取样,加FeCl3溶液 |
D | 除去KNO3少量的Ca(OH)2 |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 | 加水,过滤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6题)
20.
下图是小宇同学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 ;
(2)图中遇水放热的是 ,溶于水吸热的是 。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烧碱、纯碱、熟石灰、生石灰、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 (写化学式),能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写化学式)。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 ;
(2)图中遇水放热的是 ,溶于水吸热的是 。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烧碱、纯碱、熟石灰、生石灰、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 (写化学式),能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写化学式)。
22.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有关操作顺序如下,其中表述合理是:
(2)按此原理,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含杂质5%的生铁多少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的有关操作顺序如下,其中表述合理是:
|
(2)按此原理,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含杂质5%的生铁多少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
某厂排出的废液中含Zn(NO3)2和AgNO3,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写出X、Y的化学式:X ,Y ;
(2)写出固体A的成分的化学式: ;写出滤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④中涉及的操作 。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X、Y的化学式:X ,Y ;
(2)写出固体A的成分的化学式: ;写出滤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④中涉及的操作 。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24.
化学与生活
(1)化石燃料之一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旅游时,多数人喜欢携带轻便耐摔的塑料瓶,塑料属于 (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③复合材料
(3)均衡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食用水果蔬菜为人体补充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
(4)人体若缺乏维生素C易患 (填序号)。①甲状腺肿大 ②坏血病 ③夜盲症
(1)化石燃料之一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旅游时,多数人喜欢携带轻便耐摔的塑料瓶,塑料属于 (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③复合材料
(3)均衡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食用水果蔬菜为人体补充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
(4)人体若缺乏维生素C易患 (填序号)。①甲状腺肿大 ②坏血病 ③夜盲症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b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的钾盐,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氧化物,可以采用加水、溶解、 (操作名称),回收后利用装置 (字母序号)作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3)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b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的钾盐,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氧化物,可以采用加水、溶解、 (操作名称),回收后利用装置 (字母序号)作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3)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4.实验题- (共1题)
26.
近几年餐饮行业经常使用一种“固体酒精”,替代相对不够安全的液体酒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下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CO2,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①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上述信息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右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下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CO2,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①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上述信息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右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
A.Ba(OH)2溶液 | B.CaCl2溶液 | C.Ca(OH)2溶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