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一中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1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1)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的方法检验这种可能含有的气体.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_____、_____.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_____,②_____,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D、H为红色固体,E为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防止反应①发生的方法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反应④常用于检验气体F,写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3.简答题(共1题)

3.
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发生反应).求: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的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单选题(共14题)

4.
生活中的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蜡烛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
C.白炽灯泡通电后发热D.苹果腐烂时发热
5.
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A. S+O2SO2
B. 2CO+O22CO2
C. 2H2+O22H2O
D. CH4+2O2CO2+2H2O
6.
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
C. 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D. N60和N2混合后形成的是纯净物
7.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钨常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CO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8.
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Ni



Mn



 
A.X  Mn  Y  Ni  ZB.Z  Ni  Y  Mn  X
C.Z  Mn  Y  Ni  XD.X  Mn  Ni  Y  Z
9.
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的水分变潮湿,并与空气的氧气反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CaO+H20=Ca(OH)2]或铁粉(包在多孔泡沫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从而保护食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干燥剂袋上都要有明显的“勿食”字样
B.铁粉干燥剂能和水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CaO干燥剂在空气中只与水发生反应
D.生成的铁锈是一种混合物
10.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1.
某化学活动小组做了如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
①工业上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淡水危机
②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来制造酒精代替汽油做内燃机的燃料
④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12.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要求
除去二氧化碳中
少量的氧气
清洗金属
表面油污
检验生石灰中
是否含有石灰石
区分硬水
和蒸馏水
第一方案
通过灼热炭粉
用洗洁精洗涤
加热
蒸发结晶
第二方案
通过灼热铜丝网
用水洗涤
滴加醋酸
加肥皂水
 
A.AB.BC.CD.D
13.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八宝粥B.珍珠奶茶C.矿泉水D.蒸馏水
14.
能证明某KNO3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15.
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A.B.
C.D.
16.
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17.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5.多选题(共1题)

18.
下列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净化水
C.鸡蛋放入食醋
D.制取明矾晶体

6.填空题(共4题)

19.
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1)丙烯菊酯由三种元素组成,它属于    物(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    ,蚊香才能燃烧.
(3)蚊香在使用过程中(如图所示),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2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序号,下同).
(3)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21.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碘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含有的碘、钙、铁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2)农村一些家庭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    现象.
(4)2009年5月31日,是世界第22个“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5)家庭铝制品抗腐蚀性能较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
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相关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
(2)⑤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3)②操作应选用 (10 mL、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4)③操作的作用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