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3.
青铜是铜锡合金,我国古代金属锡的冶炼发生的反应主要是:SnO2+2C
Sn+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青铜属于纯净物
B. 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 二氧化锡是合金
D. CO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A. 青铜属于纯净物
B. 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 二氧化锡是合金
D. CO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4.
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得纳米纸,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又制得一种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萘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9:1
A.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萘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9:1
5.
如图中容器I、II体积相同,起始时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针筒将一定量液体同时注入容器中,并迅速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的是( )
选 项 容器Ⅰ内 针筒Ⅰ内 容器Ⅱ内 针筒Ⅱ内

选 项 容器Ⅰ内 针筒Ⅰ内 容器Ⅱ内 针筒Ⅱ内
选 项 | 容器Ⅰ内 | 针筒Ⅰ内 | 容器Ⅱ内 | 针筒Ⅱ内 |
A | 硝酸铵 | 5mL水 | 氢氧化钠 | 5mL水 |
B | 氯化钠 | 5mL水 | 氧化钙 | 5mL水 |
C | 充满二氧化碳 | 5mL氢氧化钠浓溶液 | 充满二氧化碳 | 5mL澄清石灰水 |
D | 0.5g锌粉 | 5g9.8%的稀硫酸 | 0.5g铁粉 | 5g9.8%的稀硫酸 |

A.A | B.B | C.C | D.D |
6.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7.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分类 |
A | 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 氧化物 |
B | 煤、石油、天然气 | 化石燃料 |
C | 氢气、碳、一氧化碳 | 具有还原性的单质 |
D | 二氧化碳、臭氧、甲烷 |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因此铝制品很容易锈蚀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
C.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
D.任何可燃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
9.
下列有关“课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可以制作简易净水器 |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以制得二氧化碳 |
C.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回火后的缝衣钢针能弯曲 |
D.用白糖、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可以自制汽水 |
10.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B.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
C.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所以工业废水可直接排放 |
1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A. A B. B C. C D. D
13.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 |
B.50℃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形成80g甲的饱和溶液 |
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
14.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C.实验三通过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D.实验四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1题)
16.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aO | 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B | N2 | O2 |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
C | FeCl2 | CuCl2 | 加入过量的锌粉 |
D | Cu | Zn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 A B. B C. C D. D
4.填空题- (共5题)
17.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以金属为例,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探究金属性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 ,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写出一个金属与A反应的方程式: ;
(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 ;

②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 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探究金属性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 ,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写出一个金属与A反应的方程式: ;
(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 ;

②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 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18.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下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铝制品耐锈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 ,在高温下,利用其中反应生成的 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下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铝制品耐锈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 ,在高温下,利用其中反应生成的 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19.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填标号).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填标号).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位置如图。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学生看到的现象是_____,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_____(“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位置如图。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学生看到的现象是_____,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_____(“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Mg、Fe、Cu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将实验一所得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可能是 (选填字母).
②确定滤渣成分的实验方案如表: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将实验一所得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可能是 (选填字母).
A.Mg2+ |
B.Mg2+和Fe2+ |
C.Cu2+和Fe2+ |
D.Mg2+、Fe2+和Cu2+ |
②确定滤渣成分的实验方案如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 滴加 | 无明显现象 | 滤渣为 |
| 滤渣为 |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