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8题)
3.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
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
C.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到瓶口处有白烟产生 |
6.
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物质与用途源:学 | B | 化学与环境 |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生石灰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石墨可用于做电极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 | ||
C | 物质与分类 | D | 日常物质的区别 |
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 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 | 棉线和羊毛——燃烧闻气味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观察现象 酱油和醋——闻气味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
3.填空题- (共7题)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反应后待测的B的质量是 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5.2 | 待测 | 7.2 | 2.0 |
反应后待测的B的质量是 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 。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 。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4)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 。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 。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4)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1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14.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人师傅在焊接钢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清洗铁制品除锈,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1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
16.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甲、乙为两种化合物且含有相同的元素,丙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推断并回答:

(1)乙物质的名称是 。
(2)写出甲
乙 + 丙的化学方程式: 。


(1)乙物质的名称是 。
(2)写出甲

4.实验题- (共1题)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HCl
你的猜想:有 。
(交流讨论)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HCl
你的猜想:有 。
(交流讨论)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猜想成立 |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