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测定一标签破损(如图)的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做如图实验:取10片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当加入50g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5.6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1)反应中生成___g二氧化碳,该钙片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
(2)试计算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

(1)反应中生成___g二氧化碳,该钙片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
(2)试计算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2.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本质,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B.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
C.给水通直流电,产生气泡 |
D.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瓶口产生白雾 |
3.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 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 该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D. 反应产物为化合物

A.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 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 该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D. 反应产物为化合物
4.
济南到郑州高铁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开通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中Fe2O3+2Al
Al2O3+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分解反应 | B.化和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6.
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
B.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A. 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
B.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7.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2.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N2 | O2 |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
B | NaCl | 泥沙 | 加水溶解、蒸发 |
C | 木炭 | CuO | 灼烧 |
D | NaOH溶液 | 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5.
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
3.多选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3题)
17.
如图A摘自元素周期表,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氧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
(2)B图中x=_________;
(3)以上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1)A图中氧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
(2)B图中x=_________;
(3)以上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18.
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__________7(填“<”、“>”或“=”);
(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
(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__________7(填“<”、“>”或“=”);
(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
19.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O2和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是氧气从__________口进入(填“a”或“b”);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O2和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是氧气从__________口进入(填“a”或“b”);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20.
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各空;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1)只有Na2SO4;
(2)Na2SO4和__________两种物质;
(3)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实验验证)
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结论不同产生质疑.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_________═2NaAlO2+3H2↑.
(交流反思)①丙同学肯定猜想(1)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丁同学认为猜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
③该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④甲同学的实验是;铝片和_________溶液反应.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1)只有Na2SO4;
(2)Na2SO4和__________两种物质;
(3)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实验验证)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实验 | 取适量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将表面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 | 猜想(2)成立 |
乙同学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__________色 | 猜想(3)成立 |
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结论不同产生质疑.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_________═2NaAlO2+3H2↑.
(交流反思)①丙同学肯定猜想(1)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丁同学认为猜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
③该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④甲同学的实验是;铝片和_________溶液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