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2.
下表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Cl | 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B.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CO | CO2 |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通过浓硫酸 |
A. A B. B C. C D. D
3.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
4.
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约在64 ℃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
B.在室温至100 ℃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
C.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 |
D.在40 ℃时,40 g KCl固体溶于60 g水得到40%KCl溶液 |
7.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源 | B、环保与安全 |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 |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 霉变的花生、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材料 |
油脂、糖类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 人体适当补充碘元素可防骨质疏松 | 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
A.A | B.B | C.C | D.D |
8.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
2.填空题- (共8题)
11.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12.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x=___________。
(2)钒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x=___________。
(2)钒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13.
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____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___________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种)。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____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___________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种)。
14.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E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___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

(1)仪器E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___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

15.
实验室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矿石名称为___________;图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和“通气”(通入CO)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矿石名称为___________;图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和“通气”(通入CO)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I分别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锌、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生石灰、石灰石和水。他们之间相互的反应(每种物质只能用一次)恰好包含了化合反应(A+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E)、中和反应(F+G)、复分解反应(H+I)等反应类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参加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H+I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B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参加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H+I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查阅资料可知,米酒味道变酸是因为米酒中产生的醋酸杆菌使乙醇(C2H5O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另一种常见的液体。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变质是一种___________氧化反应(填“剧烈”、“缓慢”)。
(2)米酒味道变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验证米酒味道变酸却是生成了醋酸。
(1)食物变质是一种___________氧化反应(填“剧烈”、“缓慢”)。
(2)米酒味道变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验证米酒味道变酸却是生成了醋酸。
18.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题- (共2题)
19.
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u(OH)2==CuO+X),于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Ⅰ.Cu Ⅱ.Cu2O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Ⅰ.Cu Ⅱ.Cu2O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灼烧后的红色固体1.44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并充分震荡,静置。 |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 | 1.44g红色固体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过滤、洗涤、干燥。 | 得红色固体 |
20.
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8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