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洪湖市九年级3月校际联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11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简答题(共1题)

1.
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 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装置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_______  b(填“>”、“=”或“<”)。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2.流程题(共1题)

2.
黄铜是以Zn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 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用语)。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A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3.计算题(共1题)

3.
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在 20℃时,称取 5g 样品,加入27g 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 10%的稀盐酸 36.5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试计算: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试通过简单计算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是否为 20℃时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4.单选题(共10题)

4.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B.用粮食发酵酿酒
C.金刚石刀具切割玻璃D.用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6.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7.
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A.Zn(NO32、AgNO3
B.Zn(NO32、Cu(NO32、AgNO3
C.Zn(NO32、Cu(NO32
D.Zn(NO32
8.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9.
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B.2个C.3个D.4个
10.
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R>CuB.R>MgC.Zn>RD.R>Ag
11.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2.
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B.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D.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13.
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多选题(共1题)

14.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同
C.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6.填空题(共3题)

15.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⑴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其化合价通常为__________价。
⑵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有图所示的仪器和KClO3、MnO2、稀H2SO4、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供选择,若在实验室完成如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处:

(1)制取并收集CO2气体,你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是__________(仪器填序号).
(2)若再补充一种药品,也可用上述制CO2的装置来制O2,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__.
(3)若再补充一种仪器,并选择上述原有的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O2,你认为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
17.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
(3)t2℃时,把20g 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