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___,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
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 ![]() |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________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
结论 |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___,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
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
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兴趣,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甲和乙两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乙有强氧化性,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碳酸钠常温或加热不分解。
(1)小明同学对化合物乙的强氧化性产生兴趣,为了探究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和他一起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2)小明同学认为生成的化合物甲可能是碳酸钙(CaCO3),小亮同学认为可能是碳酸钠(Na2CO3)你支持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磊同学将“污渍爆炸盐”放入冷水中,发现产生少量气泡;而放入热水中,产生较多气泡,由此你认为影响化合物乙分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测得分解快慢的方法有很多,请你再说出一种测定的实验方法(用简洁的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化合物乙分解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你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甲和乙两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乙有强氧化性,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碳酸钠常温或加热不分解。
(1)小明同学对化合物乙的强氧化性产生兴趣,为了探究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和他一起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与解释 |
1 | 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 固体溶解 | 该固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
2 | 向1中所得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 产生大量气泡 |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乙是______。 |
3 |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 | 木条复燃 |
(2)小明同学认为生成的化合物甲可能是碳酸钙(CaCO3),小亮同学认为可能是碳酸钠(Na2CO3)你支持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磊同学将“污渍爆炸盐”放入冷水中,发现产生少量气泡;而放入热水中,产生较多气泡,由此你认为影响化合物乙分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测得分解快慢的方法有很多,请你再说出一种测定的实验方法(用简洁的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化合物乙分解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你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发展利用太阳能可以推进节能减排。晶体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原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备注:粗硅中的主要成分是硅)

(1)将石英砂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焦炭在反应①中体现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副产品CO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工业上可以将之回收用来______________。

(1)将石英砂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焦炭在反应①中体现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副产品CO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工业上可以将之回收用来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
6.
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8.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 | 向燃煤中鼓入空气 | 氧气具有可燃性 |
C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
D |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 都含有相同原子 |
A.A | B.B | C.C | D.D |
9.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奖.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D. 青蒿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A.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D. 青蒿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10.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
12.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13.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
B.对垃圾采取分类处理 |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
D.多使用含磷洗衣粉 |
4.填空题- (共1题)
14.
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在不同光照时变色的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

(1)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该变色太阳镜中含有的金属单质__________,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________,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
(2)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_______。

(1)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该变色太阳镜中含有的金属单质__________,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________,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
(2)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5.
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 伸到集气瓶口,观察现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用字母序号填)。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以值得并检验二氧化碳,装置Ⅲ中应加入的试剂为 。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 伸到集气瓶口,观察现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用字母序号填)。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