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茅阳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1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1

1.计算题(共1题)

1.
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    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3.单选题(共12题)

3.
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4.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镍元素的符号为Ni
B. 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
C. 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D. 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5.
近几年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价     B. +3价 C. +2价     D. +1价
6.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白磷始终不燃烧
B.小气球变瘪
C.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性强弱
7.
某同学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物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酸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8.
有X、Y、Z三种金属,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①X+Z(NO32=X(NO32+Z  ②X+YSO4=XSO4+Y  ③Z+YSO4=ZSO4+Y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B.Z>Y>XC.X>Y>ZD.Y>Z>X
9.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CO2溶于水
C.实验CO2的密度D.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
10.
由下列事实或现象推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0,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B.澄清透明的河水一定是软水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
D.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11.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2.
物质X可发生“①X+碱→盐+H2O”,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A. Na2CO3 B. CO2 C. NaOH    D. H2SO4
13.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
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A.AB.BC.CD.D
14.
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4.填空题(共3题)

15.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碘酒在医疗上常用来消炎,其溶剂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4)写出符号中“2”的含义:Ca2+    
(5)氯化铁中的阳离子    
16.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7.
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 g.
(2)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
(3)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g
(5)若上图中A步骤操作正确,所称氯化钠质量准确,而操作B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若用3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需30%的氯化钠溶液 g;蒸馏水 g.

5.实验题(共1题)

18.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a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③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④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则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