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金属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工业上用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需把浓硝酸用等体积水稀释.试简答:
(1)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的原因:_____
(2)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设计制取硝酸铜的最适宜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工业上用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需把浓硝酸用等体积水稀释.试简答:
(1)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的原因:_____
(2)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设计制取硝酸铜的最适宜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3.单选题- (共5题)
3.
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物质性质与用途 | B | 安全常识 |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瓦斯爆炸﹣﹣由天然气引起 假盐中毒﹣﹣由黄曲霉毒素引起 | ||
C | 元素与人体健康 | D | 日常生活经验 |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 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洗涤 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煤 |
A.A | B.B | C.C | D.D |
4.
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不变色 | 变红 | 不变色 | 不变色 |
加入BaCl2溶液 | 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加入Na2C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无色气体 | 产生无色气体 |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②③④① | B.④③②① | C.③④①② | D.①②④③ |
6.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如内蒙古,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B.全球气温升高 |
C.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
D.酸雨的影响 |
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将少量白磷浸没在盛有水的密闭广口瓶中保存 |
B.用盐酸除去生石灰中的少量石灰石 |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约三分之一处 |
D.蒸发结晶过程中,当蒸发皿中的液体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
4.多选题- (共1题)
8.
下列各组所示的化学变化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Cu![]() ![]() ![]() |
B.Fe2(SO4)![]() ![]() ![]() |
C.CuO![]() ![]() ![]() |
D.BaCO3![]() ![]() ![]() |
5.填空题- (共2题)
9.
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反应条件已略)①SiO2+2C═Si+2CO↑ 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2)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反应①中碳单质表现了 性(填“氧化”或“还原”).
(4)反应①中生成有剧毒的CO,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用哪些救治措施?(只回答一种即可) .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2)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反应①中碳单质表现了 性(填“氧化”或“还原”).
(4)反应①中生成有剧毒的CO,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用哪些救治措施?(只回答一种即可) .
10.
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 →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 →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实验题- (共1题)
11.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作答: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H2,甲同学按图(1)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溶液,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2)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乙同学要制取并收集H2应选择 ;

(3)小松同学研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小松认为检查(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以下三种:A打开止水夹a,手握住试管一会儿发现伸入水槽的导管口无汽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 先关闭止水夹a,往长颈漏斗里注水,当长颈漏斗内水面高于试管内水面时,停止加水,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长颈漏斗内、外水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C打开止水夹a,往长颈漏斗里注水,使长颈漏斗下管口在水面的上方,手握住液面以上的试管,发现伸入水槽的导管口无汽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填序号).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实验室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其优点是 .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H2,甲同学按图(1)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溶液,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2)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乙同学要制取并收集H2应选择 ;

(3)小松同学研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小松认为检查(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以下三种:A打开止水夹a,手握住试管一会儿发现伸入水槽的导管口无汽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 先关闭止水夹a,往长颈漏斗里注水,当长颈漏斗内水面高于试管内水面时,停止加水,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长颈漏斗内、外水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C打开止水夹a,往长颈漏斗里注水,使长颈漏斗下管口在水面的上方,手握住液面以上的试管,发现伸入水槽的导管口无汽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填序号).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实验室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其优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