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探究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____________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
(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____________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
(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计算与分析题:
(1)“钙尔奇”是一种补钙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钙尔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丽称取30g干燥的钙尔奇放入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了8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尔奇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1.2g。我能完成下列计算:
①钙尔奇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
②当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①Cu-Zn合金和②Cu-Ag合金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你认为能测出合金____(填序号)中铜的质量分数;
取上述题干中的合金粉末22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121.8g。求: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_______;
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 ____________。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钙尔奇”是一种补钙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钙尔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丽称取30g干燥的钙尔奇放入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了8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尔奇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1.2g。我能完成下列计算:
①钙尔奇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
②当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①Cu-Zn合金和②Cu-Ag合金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你认为能测出合金____(填序号)中铜的质量分数;
取上述题干中的合金粉末22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121.8g。求: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_______;
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 ____________。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单选题- (共11题)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 + 6HCl="2" Fe Cl 3+3H2↑ | B.CaCO3+2HCl==CaCl2+H2O+CO2↑ |
C.Cu + Ag(NO3)2 =Cu(NO3)2 + Ag | D.Mg+O2点燃MgO2 |
4.
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用于制作电线 |
C.铝表面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
5.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B.溶剂不一定都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做溶剂 |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
D.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
6.
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硝酸铵 | B.氢氧化钠 | C.生石灰 | D.浓硫酸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
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
C.饱和溶液冷却析出晶体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比氯化钠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一些 |
8.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40℃时,100g水中放入KNO370g得到163.9g溶液 |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在20℃时,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 |
D.KN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要提取KNO3可以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硝酸钾 |
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D.物质在溶解时,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
11.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 =丙 |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D.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
12.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C =A
C. 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将t2℃时A、B、C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质量最多是A

A. 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C =A
C. 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将t2℃时A、B、C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质量最多是A
13.
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
4.填空题- (共8题)
14.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 。
(3)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__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
写出有关的三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 。
(3)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__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
写出有关的三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_____________。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金属锈蚀,常采用 _________的方法。
(4)若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空气中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_____________。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金属锈蚀,常采用 _________的方法。
(4)若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A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____(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29 | 28 | 27 |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A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____(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18.
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如图三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某种物质后,石灰水变浑浊,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填字母)。结合图二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所学知识回答,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给冷水加热,在水未沸腾之前,就有气泡逸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如图三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某种物质后,石灰水变浑浊,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填字母)。结合图二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氢氧化钠固体 | B.硝酸铵固体 | C.冰块 | D.生石灰固体 |
19.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