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
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1)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0.1%);
(3)要将150kg该营养液稀释成3%的营养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kg
(1)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0.1%);
(3)要将150kg该营养液稀释成3%的营养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k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
A
B 
C
D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二:氢氧化钠;猜想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碳酸钙,他的理由是:_____。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从而否定了猜想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氯化钙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____。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应_____保存。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
A


C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二:氢氧化钠;猜想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碳酸钙,他的理由是:_____。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从而否定了猜想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氯化钙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____。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应_____保存。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3.推断题- (共1题)
4.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

(1)A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7.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8.
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
A.

B.

C.

D.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MnO2(KCl) |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BaCl2溶液(HCl)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C | CO2(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
D | Cu(CuO)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13.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
5.选择题- (共3题)
16.在一次篮球练习课中,规定每人最多投篮4次,若投中3次就称为“优秀”并停止投篮,已知甲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是 {#mathml#}{#/mathml#} ,设甲投中蓝的次数为X,则期望E(X)={#blank#}1{#/blank#}.
6.填空题- (共3题)
18.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中考期间,妈妈为小芳做了肉炒青椒,青椒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2)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_____。
A 甲醛浸泡海产品 B 蒸馒头用小苏打 C 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3)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
(4)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5)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_____。
(6)在野外饮用含有一定悬浮物的水时,可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杯中,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_____(填操作名称)。
(1)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中考期间,妈妈为小芳做了肉炒青椒,青椒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2)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_____。
A 甲醛浸泡海产品 B 蒸馒头用小苏打 C 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3)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
(4)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5)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_____。
(6)在野外饮用含有一定悬浮物的水时,可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杯中,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_____(填操作名称)。
19.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a>b B a=b C a<b D 不能确定

(1)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a>b B a=b C a<b D 不能确定
7.实验题- (共1题)
20.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____(用装置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_____(填“>”、“<”或“=”)7。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____(用装置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_____(填“>”、“<”或“=”)7。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