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红色金属单质,B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D为黑色粉末,F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为难溶性物质,H为难溶性蓝色物质
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

用化学式表示:D______ G______
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
、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那么氢氧化钠应______ 保存.
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
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______
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实验乙中,120mL酒精______
填“能”或“不能”
换成水,原因是______ .
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_____ mL.
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写一条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溶剂 | 水 | 酒精 |
溶解度 | ![]() | ![]() |


(实验设计)在


(分析与表达)






A.先慢后快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3.单选题- (共14题)
3.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
5.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阶段/物质 | 甲的质量/g | 乙的质量/g | 丙的质量/g | 丁的质量/g |
反应前 | 40 | 40 | 0 | 0 |
反应中 | m1 | m2 | m3 | 10.8 |
反应后 | 23 | m4 | 30 | 27 |
A.m1=30.8 | B.m2=24 | C.m3=13.6 | D.m4=34 |
6.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
B.该反应中![]() ![]() |
C.该反应中![]() ![]() |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
10.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
B.把红磷改为蜡烛 |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
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
C.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
13.
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 B.滤渣中一定有Ag |
C.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
14.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
15.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铜粉(铁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CO(CO2) |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
C | CaCl2溶液(HCl) |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
D | NaNO3溶液(Na2CO3) |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1题)
17.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
填名称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
填标号
.

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
,氧气沸点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 .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Ⅲ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
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
填标号
.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5.实验题- (共2题)
18.
氨对工业及国防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某化学小组同学模拟工业合成氨原理设计如图实验。

完成以下实验中相关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ac,打开b,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E出口处收集H2并验纯。
(3)关闭a、b、c在盛满空气的多孔玻璃钟罩内用激光点燃足量白磷,此操作的目的是 。
(4)待多孔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先打开a,再加热D处的酒精灯,最后打开止水夹 ,H2、N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 ,E装置的现象为 ,此现象说明NH3溶于水后溶液呈 性。
(5)实验室用固体Ca(OH)2和固体NH4Cl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制NH3,应选用如图哪个装置 (填“A”或“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完成以下实验中相关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ac,打开b,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E出口处收集H2并验纯。
(3)关闭a、b、c在盛满空气的多孔玻璃钟罩内用激光点燃足量白磷,此操作的目的是 。
(4)待多孔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先打开a,再加热D处的酒精灯,最后打开止水夹 ,H2、N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 ,E装置的现象为 ,此现象说明NH3溶于水后溶液呈 性。
(5)实验室用固体Ca(OH)2和固体NH4Cl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制NH3,应选用如图哪个装置 (填“A”或“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
粉末.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
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
一氧化碳还原
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
、FeO、Fe
几种物质的性质
已知反应:
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
和______
填化学式
.
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为Fe
猜想Ⅱ:全部为
猜想Ⅲ:______
填化学式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填化学式
.
溶液呈棕黄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______ 正确.
(评价与反思)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 .



(查阅资料)




物质性质 | Fe | ![]() | FeO | ![]() |
颜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探究





猜想Ⅰ:全部为Fe
猜想Ⅱ:全部为

猜想Ⅲ:______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______ 正确.
(评价与反思)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