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95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7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是单质,且C在常温下是黑色固体,F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根据下图中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1)A物质是___________,F物质是_______(以上填化学式);
(2)写出生成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向不锈钢材料中加入金属铬(Cr)能有效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为比较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明和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Al  Cu  Cr;猜想二:Cr  Al  Cu ;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小明的实验:取大小相同的表面已打磨光滑的铝、铬、铜三种金属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铝、铬、铜三种金属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铬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缓慢,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所取稀硫酸需要等质量、同浓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猜想_______成立。
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的实验:
小华只选用了三种药品进行实验,也得出了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你认为小华选择的三种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铂等在地壳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余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只能在氧气中或氧气含量更高的空气中燃烧。据此分析,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还可以根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和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还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对某废弃黄铜(铜锌合金)制品进行纯度分析,进行如下实验:把对表面进行清洁的部分黄铜研磨成粉末,称取32.5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然后加入足量稀硫酸,搅拌,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然后过滤、洗涤,蒸发滤液,共得到16.1g固体。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将黄铜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2)由反应图线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度逐渐减小,原因是: 。至反应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是 S;
(3)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共15题)

4.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 H2O和 H2O2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所以二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 活泼金属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 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所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D.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所以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5.
下列各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建筑物受到酸雨的侵蚀B.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C.用黄金打造金灿灿的饰品D.电池放电
6.
如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改变B.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是7:4
C.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7.
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依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后的残余物质量都是减少的
B.向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再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不变
C.向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铝粉,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D.把硝酸铵和某物质研磨后产生刺鼻的氨气,可判断该物质一定是碱性的
8.
实验室中的药品需要分类摆放到不同的药品柜里面。下列药品:①镁条 ②碳酸钙 ③黄铜 ④氢氧化钠 ⑤稀硫酸 ⑥酚酞试液,你认为可以摆放到同一个药品柜的是
A.①⑥B.④⑤C.①③D.②④
9.
关于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下列认识 ,你认为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通过发生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后,带电性发生改变,但元素种类不变
C.同一种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或离子构成
D.分子只能由不同类的原子构成,同类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10.
下列信息:①原子序数 ②元素符号 ③元素名称 ④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⑤ 元素的位置,能在元素周期表中直接获取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④⑤D.①②③④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aCO3(NaCl)
溶解,过滤
C
CO(CO2
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
Na2CO3溶液(NaOH)
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A.AB.BC.CD.D
12.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合金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更稳定
B.牛奶变质后可经高温消毒后饮用
C.建设“海绵城市”,实行雨污分流是有效利用淡水资源可采取的重要措施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的食物对人体均不利,不能食用
13.
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Y放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符合条件的X、Y、Z三种金属可能是
A.Fe   Cu   AlB.Hg   Fe   Mg
C.Fe   Cu   AuD.Zn   Ag   K
14.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6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时,两种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C.使氯化钠从其溶液中结晶的最好方法是蒸发溶剂
D.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10%
15.
如何保持良好的环境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下列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将含富营养的生活废水排入湖泊以增加渔业的产量
B.鼓励多用电,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D.减少绿地面积,扩大硬化场地以满足更多人的锻炼需求
16.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下列措施不会影响大气中PM2.5浓度的是
A.合理密植灌木,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
B.报废超排车辆,提高机动车燃油的质量
C.为减少垃圾的占地及污染,将可燃垃圾露天焚烧掉
D.雾霾天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17.
规范合理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胶头滴管可直接再吸取氢氧化钙溶液
B.为减少实验误差,在量筒内溶解氯化钠
C.为防止产生的液体洒落,加热硫酸铜晶体时将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D.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需的氧气
18.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进行实验分析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现象
A
电解水
电极上产生气泡,液面逐渐下降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
向含少量氧化铜的试管中注入稀盐酸,微热
黑色粉末逐渐消失,产生蓝色沉淀
D
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搅拌
烧杯壁发热
 
A.AB.BC.CD.D

5.填空题(共5题)

19.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Ca(ClO)2】,在工业生产上有重要应用。生产漂白粉的化学反应为 2X + 2Cl2 = CaCl2 + Ca(ClO)2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确定X化学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X在常温下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_。
2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能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物质是_______;
(2)厨房中碘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分子”);
(3)做饭用的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箱里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
(5)用电热锅做饭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随着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能量_____,分子运动加快。
21.
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共含有______种元素,其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以上结果均取最简整数比)。
22.
有下列几种物质:①海水 ②空气 ③过氧化氢 ④氯化钠 ⑤氢氧化铜 ⑥氧化铁⑦小苏打,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以上物质或其主要成分中,可用于制取金属镁的是__________,工业上制取氧气用的是__________(以上填写序号),能用于食品加工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PH的变化图线来看,该操作是把__________逐滴加入到_______________中;
(2)表示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填m、n或p);
(3)P点时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滴入石蕊后溶液呈现____色。

6.实验题(共1题)

2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分析了装置A的特点后,认为选用 M 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更合理,和装置A比较,你认为M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B 装置来证明CO2的存在,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管(填“b”或“c”)进入装置 B;
(3)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装置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 N 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证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则向广口瓶中滴加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5)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由此造成的_______________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为减缓这种危害的发生,你认为可以采取的必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2条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