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E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a”或“b”)处通入。
(4)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和弹簧夹K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A中锥形瓶,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关闭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B中锥形瓶,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_____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锥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红色(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E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a”或“b”)处通入。
(4)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和弹簧夹K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A中锥形瓶,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关闭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B中锥形瓶,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_____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锥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红色(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2.
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镁精细化工产品。在医疗上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疾病。在环境保护方面,过氧化镁可用来处理地下水污染的土壤。还可以用于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镁的性质和制备等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1)过氧化镁(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其外观与物理性质与氧化镁相似。化学性质不够稳定,不溶于水,但逐渐的被分解放出氧气。
过氧化镁有强氧化性,常温下比较稳定,但是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请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热量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下图是利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过氧化镁。

(资料)①碱式碳酸镁与碳酸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②氧化镁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上述生产过程加入稳定的剂的作用是________。
(4)用上述碱式碳酸镁在550、600、650及700℃下煅烧一定的时间生成氧化镁。用上述条件制备的氧化镁分别与30%双氧水反应合成过氧化镁产率(见图1和图2)。
碱式碳酸镁煅烧的温度适宜控制在________℃,煅烧的时间适宜控制在______h。


(5)结果分析: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碱式碳酸镁能完全分解,并且得到的氧化镁颗粒表面积最大,能与30%过氧化氢充分反应,所以产率高。推测700℃时,产率明显降低的可能的原因____。
三.过氧化镁产品纯度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以下是该小组进行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样品质量为0.7g),调节刻度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刻度管度数为10.0mL。
②打开分液漏斗开关,待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开关。
③再次调节刻度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刻度管度数为122mL。
(6)稀盐酸中放入的少量硫酸铜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
(7)根据上面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实验条件下O2密度为1.429g/L)。
(8)该小组同学所测得质量分数比实际结果偏大,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 生成的氧气有少量溶于水 B 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
C 杂质与盐酸反应能产生少量的气体 D 滴入的稀盐酸占了一部分气体的体积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1)过氧化镁(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其外观与物理性质与氧化镁相似。化学性质不够稳定,不溶于水,但逐渐的被分解放出氧气。
过氧化镁有强氧化性,常温下比较稳定,但是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请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热量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下图是利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过氧化镁。

(资料)①碱式碳酸镁与碳酸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②氧化镁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上述生产过程加入稳定的剂的作用是________。
(4)用上述碱式碳酸镁在550、600、650及700℃下煅烧一定的时间生成氧化镁。用上述条件制备的氧化镁分别与30%双氧水反应合成过氧化镁产率(见图1和图2)。
碱式碳酸镁煅烧的温度适宜控制在________℃,煅烧的时间适宜控制在______h。


(5)结果分析: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碱式碳酸镁能完全分解,并且得到的氧化镁颗粒表面积最大,能与30%过氧化氢充分反应,所以产率高。推测700℃时,产率明显降低的可能的原因____。
三.过氧化镁产品纯度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以下是该小组进行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样品质量为0.7g),调节刻度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刻度管度数为10.0mL。
②打开分液漏斗开关,待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开关。
③再次调节刻度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刻度管度数为122mL。
(6)稀盐酸中放入的少量硫酸铜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
(7)根据上面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实验条件下O2密度为1.429g/L)。
(8)该小组同学所测得质量分数比实际结果偏大,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 生成的氧气有少量溶于水 B 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
C 杂质与盐酸反应能产生少量的气体 D 滴入的稀盐酸占了一部分气体的体积
2.流程题- (共1题)
3.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和氢气;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试剂X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A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适量HCl至酸性过程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试剂X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A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适量HCl至酸性过程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HCO3- B. Na+、K+、NO3-、Cl-
C. H+、Na+、OH-、SO42- D. Ag+、Ca2+、Cl-、NO3-
A. Na+、H+、Cl-、HCO3- B. Na+、K+、NO3-、Cl-
C. H+、Na+、OH-、SO42- D. Ag+、Ca2+、Cl-、NO3-
5.
小华同学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整理了如下网络图,“→”表示相互转化,“—”相互反应。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和盐中的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A是铁,则A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
B.如果B是金属氧化物,B转化为A可能是工业炼铁的原理 |
C.如果C溶液呈碱性,则D只能是盐 |
D.如果D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只能是碱 |
9.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
B.汽油能去除油污——汽油具有溶解功能 |
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
D.稀盐酸能够除铁锈——稀盐酸具有酸性 |
10.
中考复习阶段,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③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⑤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⑦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⑦ | B.②③④⑦ | C.①②⑥⑦ | D.①③⑤⑦ |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有白烟生成 |
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C.黄色pH试纸条沾到碱液变红色 |
D.光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12.
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B |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C |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1题)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食醋中酸_____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③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
④碱溶液中都含有的一种离子_____
(2)如图是一个灯泡,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名称,1个即可);
②玻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成分是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③小红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灯泡,他把破烂的灯泡进行拆解后,应将铝制灯帽放入标记为_____(填写“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
④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写方程式)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食醋中酸_____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③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
④碱溶液中都含有的一种离子_____
(2)如图是一个灯泡,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名称,1个即可);
②玻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成分是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③小红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灯泡,他把破烂的灯泡进行拆解后,应将铝制灯帽放入标记为_____(填写“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
④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写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