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杜尔伯特县蒙古族中学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88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4

1.推断题(共1题)

1.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的沉淀
可能是_________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
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它们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
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____________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_____________
白色粉末中有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题(共2题)

4.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硫酸铜全部溶于水,计算时保留到0.1%)
5.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OA段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点溶液中溶质为
(3)该废水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5.单选题(共14题)

6.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燃烧B.铁锅生锈C.开水沸腾D.蔬菜腐烂
7.
某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了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C.该物质可能是氧化物D.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8.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9.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NaCl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10.
已知某固体由Fe、FeO、Fe2O3和Fe 3O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该物质中Fe、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则对该物质成分的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含有FeOB.只含有FeO和Fe2O3、 Fe3O4两种中的一种
C.若该固体为混合物,则一定含有FeD.混合物的组成只有四种情况.
11.
某同学向下图实验装置中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A,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分别可能是 (   )
A.AB.BC.CD.D
12.
既不添加用品,也不改动装置,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高锰酸钾制氧气B.装置②:由b进气,收集CO2气体
C.装置③:制取氢气等气体D.装置④:干燥,收集HCl气体
13.
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B.
C.D.
14.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 )
A.AB.BC.CD.D
16.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生石灰B.浓盐酸C.浓硫酸D.食盐水
17.
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 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 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 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 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18.
给一无色溶液滴入数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使酚酞变红,这说明该溶液是()
A.酸性溶液B.酸的水溶液C.碱性溶液D.碱的水溶液
19.
“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6.选择题(共7题)

20.

如图所示,该图形是{#blank#}1{#/blank#} 对称图形.

21.

如图所示,该图形是{#blank#}1{#/blank#} 对称图形.

22.{#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
23.{#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
24.2016年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铁腕”反腐大幕开启的第四个年关。近年来,一系列反腐动作的相继展开,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速,最集中地表现于网络反腐。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权力行为的监督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惩治腐败的一种新方式。通过对网络技术、民意表达、执政能力的有机整合,网络反腐聚集了巨大的社会力量,传统的纸媒与新兴的网媒,有组织的媒体与无组织的自媒体,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个多维度、多立面网络,自发或群发地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检查、权力公开、财产曝光,从而逐步推动阳光下“扁平社会”的建立和精英化执政团队的建设。也有人认为,网络反腐容易形成低俗化和庸俗化的社会风气,并滋生青少年群体极端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对此,有专家指出,需要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还互联网一片亮丽清新健康的天空,让网络反腐与法治同行共诉中国廉政的美好时代。
25.2016年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铁腕”反腐大幕开启的第四个年关。近年来,一系列反腐动作的相继展开,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速,最集中地表现于网络反腐。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权力行为的监督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惩治腐败的一种新方式。通过对网络技术、民意表达、执政能力的有机整合,网络反腐聚集了巨大的社会力量,传统的纸媒与新兴的网媒,有组织的媒体与无组织的自媒体,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个多维度、多立面网络,自发或群发地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检查、权力公开、财产曝光,从而逐步推动阳光下“扁平社会”的建立和精英化执政团队的建设。也有人认为,网络反腐容易形成低俗化和庸俗化的社会风气,并滋生青少年群体极端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对此,有专家指出,需要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还互联网一片亮丽清新健康的天空,让网络反腐与法治同行共诉中国廉政的美好时代。
26.

书面表达:暑假即将来临。你班同学讨论了假期计划,提出了不同看法。请根据提示写一篇有关讨论的英语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优点

缺点

呆在家中

花费少,舒适方便

不能亲身了解外界

外出旅游

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花费多,旅途不便

注意:1)短文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词数80~120(不含已写好部分)。

2)短文必须包括表中所列要点,可根据内容分段表达。

3)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4)参考词汇:眼界——horizon(或view)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Our clas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at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

    ……

7.多选题(共1题)

27.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N6H6),关于三聚氰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聚氰胺是由C、N、H三种元素组成的
B.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C. 三聚氰胺中碳、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6︰6
D.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9%

8.填空题(共4题)

28.
某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以下图示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⑴若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则图中“”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是_______,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
⑵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
⑶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生成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9.
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第(2)题外,其余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
序号




物质
醋酸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3COOH
H2O
Ca(OH)2
Na2CO3
 
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
30.
填空:某市售天然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填空:钙离子__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由标签中的离子构成的一种盐_________________ 。
(2)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______ 。
31.
(8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看图后回答:

① 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② 在   时,B与C的溶解度相等;
③ 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④要从A、B、C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最好用 法。

9.实验题(共2题)

32.
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D操作应选用_____mL 的量筒(从10mL、100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_____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_____。
33.
欲在室温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        →b→c→f→e→d(填写字母)。
⑵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    ,作用是
⑶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① 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mL);
② 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设其质量为mg),并将其投入试管B 中;
③ 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④ 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
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⑷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⑸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⑹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如下: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
③ 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④ 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 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
Ⅰ、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D管注水,C、D两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    
Ⅱ、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
Ⅲ、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Ⅳ、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⑤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    ,丙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7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