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6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综合题(共1题)

1.
请根据装置回答。

①写出编号为“a”、“b”的仪器名称: a____;b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填写字母)。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用字母a、b、c对下图排序);

集满氧气后的操作顺序是____(用字母a、b、c排序)。
a.取出集气瓶 b.盖上玻璃片 c.正放在桌上
④0.2mol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能生成氧气____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
Ⅰ.制取CO的方法:加热碳酸镁和锌粉的混合物,反应原理为:
MgCO3+ZnMgO+ZnO+CO↑
Ⅱ.处理尾气的方法:用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吸收一氧化碳,溶液中会出现红色固体。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步:打开弹簧夹,通入一会儿氮气;
第二步:关闭弹簧夹,点燃两个酒精灯;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熄灭两个酒精灯;
第四步:打开弹簧夹,再通一会儿氮气。
(实验分析)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黑色粉末变红,此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D处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
②上述实验步骤中,第一步和第四步的操作相同但是目的不同。其中第一步的操作目的是____。
③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随着反应的进行,B处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  
b.D处的实验现象可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
c.实验过程中应在E处点燃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d.停止加热后,应持续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④若A处有n1 mol的 MgCO3参加反应,C处生成n2 mol CaCO3,能证明n1>n2的一个实验现象是____。

3.单选题(共20题)

3.
我国古代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
4.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B.H2O2H2O+O2
C.2H2O2H2O+O2D.2H2O22H2O+O2
5.
用锂(Li)储氢的原理是:①2Li+H2→2LiH ②LiH+H2O→LiOH+R,其中R的化学式是()
A.O2B.H2C.H2O2D.Li2O
6.
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H2SO4C.SO2D.CaCO3
7.
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自来水C.食盐水D.矿泉水
8.
归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
H2 CO    CO2
都难溶于水
B
H2CO3 KNO3   Ca(OH) 2
都含有原子团
C
C60 石墨  金刚石
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D
O2 O3   空气
都含有游离态氧元素
 
A.AB.BC.CD.D
9.
“Na”的元素名称是
A.钠B.氮C.氦D.纳
10.
试剂标签错误的是
A.AB.BC.CD.D
11.
化学符号“2H”表示
A.二个氢原子B.二个氢元素C.二个氢分子D.氢气
12.
三氧化二铋(Bi2O3)用于制作防火纸,其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13.
有关下图试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为胆矾B.溶液呈蓝色
C.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20
14.
1g氧分子与1g氧原子具有不同的
A.质量B.物质的量
C.氧元素质量D.氧原子个数
15.
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B.氦气——制霓虹灯
C.石墨——制铅笔芯D.生石灰——作干燥剂
16.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粉B.镁带C.木炭D.红磷
17.
对“水结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变大B.质量变大
C.水分子停止运动D.体积变大
18.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t℃时,对含有等质量溶质的甲的饱和溶液与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未蒸干),正确的说法是
A.蒸发前,甲、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B.蒸发后,所得甲溶液依然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C.蒸发后,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D.蒸发后,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19.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淀粉B.辣酱C.香油D.蔗糖
20.
最接近中性的洗涤剂是(  )
A.洁厕剂:pH=1.0B.洗发露:pH=7.6
C.洗衣液:pH=10.5D.漂白液:pH=13.4
21.
“粗盐提纯”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是(  )
A.B.
C.D.
2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内装满酒精B.用嘴吹灭酒精灯
C.拨松灯芯调大火焰D.用内焰加热试管

4.填空题(共3题)

23.
“分解”与“化合”是两种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研究问题
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探究氧化汞的元素组成
研究方法
水的分解
汞与氧气的化合
搜集证据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端气体,气体燃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端气体,观察到________。
汞与氧气化合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请将上图中反应后缺少的微粒补画完整________。
结论
水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
氧化汞是由氧、汞元素组成的。
 
24.
2017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
①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的是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是____;防雾霾口罩中常填充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性。
②人类需要洁净的水。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绿色水处理剂,它由__种元素组成,钾、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1mol K2FeO4中约含有____个铁原子。
③人类需要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是上海地区常见的家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与化石燃料相比,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写一点)。
25.
甲、乙固体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100g水)

13.3
31.6
63.9
110.0

35.7
36.0
36.6
37.3
 
① 20℃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100g水。该温度下,将40g乙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得到__________g溶液。
② 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③ 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④ 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 )大小关系是____。
A.ω > ωB.ω< ωC.ω= ωD.无法确定

5.实验题(共1题)

26.
化学实验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请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煅烧石灰石并检验气体产物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属于__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实验二)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实验中,铁丝燃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原因是____。
(实验三)
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一段时间后,C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E中液体变为____色,接着同时关闭K1、K2,D 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用字母a、b、c对下图排序)。
“多孔隔板处”放大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