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春季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4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8

1.综合题(共2题)

1.
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一)下图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共有____种元素;
(2)A、B、C、D、E五种粒子中,与B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填序号);
(3)从E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周期.
(二)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图一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图一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填字母符号);
(3)一定条件下,图A和B中的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二所示: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分子个数比___。
2.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
(1)2017年5月,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首飞,飞机材料中使用了大量的铝镁合金,它属于_______材料,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西瓜种植过程中可以施用下列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
A.NH4HCO3     B.KCl    C.NH4H2PO4
(3)碳纤维,是一种由片状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的微晶石墨材料,含碳量在95%以上.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
①碳纤维材料具有极强的抗腐蚀能力,这是由于碳单质_______;
②碳纤维不宜用于制作______(填字母).
A.导电器材 B.防火器材 C.体育器材

2.流程题(共2题)

3.
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___、烧杯等.
(2)写出通入CO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一个).
(3)滤液Ⅰ的颜色是___,该溶液的pH__7 (填>、=、<).
(4)若在滤液Ⅰ中不先加入氨水,而是直接加入(NH42CO3,则开始出现的现象是___.
(5)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的化学式是______.
(6)为了提高得到的Fe2O3的纯度,操作Ⅲ应该是______.
4.
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丰富的镁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1)在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2)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Mg(OH)2与盐酸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用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证明镁比铜活动性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5.
硫酸锌片在医药方面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块表面严重氧化的锌片7.3g(不含其它杂质),剪碎,向其中慢慢滴加9.8%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100g,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溶液经一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锌16.1g.

(1)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制200g 9.8%的稀硫酸.
①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  9.8%的稀硫酸,需加水__g.
②将配制好的稀硫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上必须注明的是___(填序号).
A.200g B.9.8% C.稀硫酸
③下列操作中的___(填序号),可能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9.8%.
A.量取浓硫酸后,置于空气中时间过长   B.量水时,俯视量筒刻度
C.配制前将烧杯用水冲洗干净,没有擦干
(2)生成0.1g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是_____;
(3)该锌片没有氧化前的质量是____g.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6.
老师在课堂上说:“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用氢氧化钡溶液来进行验证,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序 号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实验一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
向实验一的溶液中通入
适量的二氧化碳
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消失
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三
另取氢氧化钡溶液,滴入
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碳酸钠溶液反应
 
结论: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钙相似.
(1)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将上述反应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他们决定对沉淀和滤液进行探究.
探究一:【提出问题】沉淀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不消失.
【实验结论】沉淀与酸不反应.
(2)有同学提出,根据“白色固体不消失”这一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探究二:【提出问题】滤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Ⅰ.只有氢氧化钠Ⅱ.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Ⅲ.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四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五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消失
猜想Ⅲ成立
 
(3)有同学提出:实验四由于实验操作存在问题,导致结论不准确,该实验 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4)小组同学经分析、讨论后发现,只用一种溶液做一次实验,就可以验证猜想,该溶液是______;
(5)在废液中滴加稀盐酸至______(填写实验现象)时,表示废液已呈中性.

5.单选题(共8题)

7.
下列方案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作致冷剂B.用酒精作燃料C.分离空气制氧气D.用活性炭净化水
8.
将一定量的X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10.6
1.6
1.2
反应后质量/g
a
1.0
7.0
10.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0B.物质X一定是有机物
C.反应中水和氧气的质量比是9:16D.物质X不含氧元素
9.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CO32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10.
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在稀盐酸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在燃着的CO火焰上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H2(CO2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B
FeSO4(CuSO4)溶液
Cu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C
KCl(KClO3
MnO2
加MnO2,加热后冷却
D
CaO(CaC03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12.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常用的溶质B.水汽化时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正常雨水呈酸性D.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3.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1℃时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升温可转化为饱和溶液
C.乙中混有少量的甲,要提纯乙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1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B.氧气可用于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C.烧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稀盐酸可用于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6.实验题(共1题)

15.
【实验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A图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则是由于A装置存在缺陷,其缺陷为______;
(2)图B、C、D是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3)图E和F是探究哪种离子能促进H2O2分解的实验,现象是:E中产生大量气泡,F中没有明显现象,则促进H2O2分解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
【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下图的装置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①不通氧气时,A中白磷不燃烧;②不通氧气时,B中白磷不燃烧;③通氧气时,A中白磷不燃烧;④通氧气时,B中白磷燃烧
(1)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2)A、B组合与C装置相比的优点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流程题:(2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