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3月学习素养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4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4

1.科学探究题(共3题)

1.
小强在厨房中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
(1)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这是利用白醋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他取少量此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纯碱,产生气体,说明该液体是显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_________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
a.食盐   b.熟石灰    c.稀硫酸    d.水
2.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B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_______性(填“酸”、“中”或“碱”)。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4)C、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3.
某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取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静置,有不溶物出现,过滤。
(3)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开展了如下活动:
分析原因:可能是澄清石灰水已变质;也可能是生成的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将生成的气体X通入图2装置。

装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现象
_________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试管3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试管2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2.单选题(共20题)

4.
以下性质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潮解性B.浓盐酸的挥发性C.碳酸的不稳定性D.木炭的吸附性
5.
许多物质可以相互发生反应。下列其中一种物质与另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该物质是(  )
A.紫色石蕊试液B.单质铁C.石灰水D.稀盐酸
6.
通过分析表格,总结规律及含义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20℃的溶解性,下列物质溶解性不正确的是(    )
 
OH
NO3
Cl
SO4
CO3
Ca





Na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不溶)
C.20℃时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不大于1 g/100g水
D.Ca(NO3)2、Na2CO3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7.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A.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B.将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铜中
8.
某溶液里滴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白色沉淀(  )
A.一定是硫酸钡B.一定是碳酸钡
C.一定氯化银D.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
9.
可以氢氧化钠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A.CuSO4、NaNO3B.Na2CO3、KClC.NaCl、FeCl3D.Na2SO4、HCl
10.
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4P + 5O22P2O5B.4Fe+3O22Fe2O3
C.Cu + 2AgCl →CuCl2 + 2AgD.2Fe + 6HCl →2FeCl3 + 3H2
11.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
B.分类观:纯碱属于碱
C.转化观:CO2和CaCO3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加入10mL水后质量分数为10%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都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13.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A.B.
C.D.
14.
某固体中加入了稀盐酸,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不可能是(  )
A.铁片B.碳酸钠C.碳酸钙D.铜片
15.
下列不可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是(  )
A.酚酞试液B.氯化钠C.氧化铁D.碳酸钠
16.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酸,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酸的是(  )
A.食醋中的醋酸B.汽水中的碳酸C.胃液中的盐酸D.蓄电池中的硫酸
17.
下列属于难溶性碱的是(  )
A.Cu(OH)2B.NaOHC.KOHD.Ba(OH)2
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B.稀盐酸:除铁锈
C.硫酸铜:制波尔多液D.白醋:除去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19.
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变质而质量增加的是(  )
A.碳酸钙B.浓盐酸C.氢氧化钠D.浓硫酸
20.
对物质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有原子团
B.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21.
下列食品和日用品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苹果汁:3.0B.西红柿汁:4.4C.鸡蛋清:7.8D.肥皂水:9.5
22.
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盐酸中混有硫酸(氯化钡溶液)B.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C.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D.氯化钙中混有稀盐酸(碳酸钙)
23.
“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K2CO3来处理丝绸,关于“K2CO3”说法错误的是()
A.名称:碳酸钾B.焰色反应:黄色C.类别:盐D.用途:可作钾肥

3.填空题(共2题)

24.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工业和农业中使用广泛。
(1)硫酸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0.1mol硫酸的质量为_____g,约含_________个硫原子。

(2)浓硫酸可作干燥剂,若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气体从图1_______端(选“a”或“b”)通入。
(3)图2所示,U型管中是红墨水,向试管中加入浓硫酸,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__。
(4)将氧化铜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至反应结束,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将硫酸溶液加入盛有BaCl2溶液的烧杯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5.
初中学过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用途,根据用途,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_;(2)可供急救病人呼吸__________;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4)固体可用作人工降雨_________;

4.实验题(共2题)

26.
实验室中有四个药品厨,

(1)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木炭,应将它放入________厨中(选甲、乙、丙、丁)。
(2)甲厨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乙厨中的物质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挥发),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①溶质质量都减小 ②溶剂质量都增大    ③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④溶液pH都减小
(4)丙厨中可做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5)丁厨中药品属于________类别(填“酸”、“碱”、“盐”或“单质”)。
2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活实际中经常要处理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和反应应用广泛。
(1)某同学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得出中和反应放热。但该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
(2)改进实验: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烧杯内溶液温度变化如图1:

①由图1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1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
②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图中B、C、D所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硫酸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有______________。
(3)若一定体积的废水中含有0.01mol氢氧化钠,中和这些碱,需要________mol的硫酸?(例式计算)
(4)而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分析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