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小明同学在学校实验室找到一瓶没有标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盐酸,为确定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0g碳酸钙于烧杯中,滴入50.0g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55.6g溶液(注:忽略CO2的溶解性)。
(1)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1)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属于_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①观察到A中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②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③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交流与讨论)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______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①观察到A中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②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③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交流与讨论)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______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3.流程题- (共1题)
3.
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的溶质是H2SO4,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固体B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溶液A加入过量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3)检验得到的铜是否含铁粉的的操作是__________。
(4)途径2与途径1比较,途径2优点是__________。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的溶质是H2SO4,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固体B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溶液A加入过量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3)检验得到的铜是否含铁粉的的操作是__________。
(4)途径2与途径1比较,途径2优点是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5.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钢铁腐烂,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B.酒精挥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C.煤气燃烧,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
11.
“绿水有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淸,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
B.分类回收垃圾,促进资源再生和利用 |
C.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 |
D.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
1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7/13/2246028708282368/2246614828261376/STEM/176b0447-d117-42b5-bd8a-c28e35882dda.png]倾倒液体 | B.![]() |
C.![]() | D.![]() |
5.填空题- (共1题)
14.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燃料和食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①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这些化石燃料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______.(举一例)
(3)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①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____制的;(填字母)
A 金属 B 陶瓷 C 塑料
②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1)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①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这些化石燃料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______.(举一例)
(3)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①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____制的;(填字母)
A 金属 B 陶瓷 C 塑料
②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较纯的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小阳欲制取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请从上图A~G中选择最佳的装置进行组合,整套装置的导管口连接顺序是b→___________(填接口序号)。
(4)小李用锥形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趣味实验,他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压到锥形瓶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较纯的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小阳欲制取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请从上图A~G中选择最佳的装置进行组合,整套装置的导管口连接顺序是b→___________(填接口序号)。
(4)小李用锥形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趣味实验,他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压到锥形瓶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6.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设计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延伸)
(3)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
(设计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延伸)
(3)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