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4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7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文具,顾老师指导同学们围绕订书们钉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用磁铁吸引订书钉,发现订书钉能被吸引

取一个订书钉块(40根钉子)(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能从订书钉块上取下一层胶水薄膜

取上述订书钉块用棉花擦去精,并待酒精完全挥发后称量其质量为13.4g

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
(如图丙所示)

5.8分钟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操、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7.8g
 

问题思考:
(1)订书钉表面涂胶水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可知:订书钉主要成分为铁,并在其表面镀一种金属。请结合图丙分析:
①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0.2分钟不产生氢气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1.7分钟后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④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可能是钙、镁、铝、锌、铜中的一种,请根据实验分析该金属是_______。
2.
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⑴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⑵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
⑶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仍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但同时用pH传感器监测烧杯中溶液的pH,所得图像如图3所示: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D点处溶液的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__________;
② BC段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3题)

3.
(1)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__,直接燃煤会形成严重的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_______的降水;
(2)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①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在反应中C与D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

①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的Ⅱ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________。
4.
⑴按要求写化学用语:
纯碱________;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
⑵判断下列物质的类别,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酸  ④碱  ⑤盐
物质化学式
Fe2O3
CuSO4
Ca(OH)2
物质类别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
⑴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干冰 B.盐酸 C.明矾 D.生石灰    E.葡萄糖
①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_; ③可用于净水的物质是________;    ④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________。  
⑵根据题意用下列选项的字母填空:A.熔点   B.沸点    C.硬度
①工业制氧气和石油分馏都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
②武德合金用作保险丝比用纯铜丝更安全,是因为前者的________低。

3.计算题(共1题)

6.
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CO2。我市某火电厂每日消耗动力煤10000t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192t,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石多少吨?

4.流程题(共1题)

7.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已知20℃,氧化钠溶解度为36g,则20时饱和食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溶液中能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通常检验氨气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6)为测定产品纯碱中钠元素质量分数,取样(样品中除纯碱外还含有碳酸氢钠和少量不溶性杂质)设计如下实验过程:

请回答:
Ⅰ.操作①是溶解,操作②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原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测定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D中含有Na2CO3 B.溶液D中含有NaCl
C.操作③中固体没有洗涤干净D.操作④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5.单选题(共15题)

8.
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 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 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 A、B、E、F一定是氧化物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复分解反应中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化合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D.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10.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之一:MgCl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复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分解反应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B.CuOC.KOHD.H2SO4
12.
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B.2H+C.H2OD.2H2
13.
下列气体中属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A.H2B.O2C.N2D.CO2
14.
下列材料是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伞骨B.尼龙牙刷刷毛C.载重汽车轮胎D.铜导线
15.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氢氧化铁B.泥土C.汽油D.氯化钠
16.
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小苏打B.纯碱C.烧碱D.消石灰
17.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B.读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
18.
浓硫酸具有的性质是
A.挥发性B.导热性C.吸水性D.延展性
19.
下到除杂设计(括号内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B
CaO(CaCO3)
H2O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NaCl溶液(CaCl2)
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B.BC.CD.D
20.
某工厂原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所排废水中的硫酸,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此时碱流量阀应如何调节
A.加大流量B.减小流量C.无需变动D.无法确定
21.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公交出行B.浪费纸张C.节约用电D.道路绿化
22.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H+、Cl-、K+和X离子,则X离子可能是
A.Ca2+B.Fe3+C.OH-D.CO32-

6.(共1题)

23.
“镉大米”是指大米中镉元素超出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有研究表明,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引发肾功能障碍并导致“痛痛病”、软骨病等。由于水稻生长对土壤中的镉有富集作用,进而导致大米中的镉被人体吸收的概率增加,所以治理土壤中的镉污染刻不容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4-16题。
【小题1】摄入的镉元素主要危害人体中的物质是
A.蛋白质B.淀粉C.维生素D.油脂
【小题2】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磷肥将增加土壤中的镉含量,以下属于磷肥的是
A.氯化钾KClB.碳酸氢铵NH4HCO3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D.磷酸二氢铵NH4H2PO4
【小题3】同时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因此以下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用于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的有
A.烧碱B.熟石灰C.汽水D.稀盐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3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5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