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汇文中学2018届九年级期中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39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9

1.流程题(共2题)

1.
p型透明导电化合物CuAlO2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在热电转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以下为从航空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CuAlO2的工艺流程。

【资料】
Ⅰ.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Cu(OH)2、Al(OH)3完全分解的温度分别为80℃和450℃;
Ⅱ.CuAlO2高温易分解、受热易氧化。银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AlO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过滤后所得滤液A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2)煮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B在煅烧时发生的其中一个反应方程式为4CuO + 2Al2O3  4CuAlO2+X↑,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煅烧”时温度须控制在1042—1085℃范围内且在氩气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2.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① 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2)加盐酸的作用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碱原理可看作是由①CO2 + NH3 + H2O = NH4HCO3和②NaCl + NH4HCO3= NaHCO3+ NH4Cl两个反应加合而成。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请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表1中相关物质20℃时的溶解度,分析反应②为何能顺利进行?_______________。
表1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单位:g)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36.0
21.7
9.6
37.2
 
(4)操作2为洗涤、煅烧。晶体应在以下装置______________中(填字母序号)进行“洗涤”操作。

在上述操作中,如何判断晶体已经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
(5)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若X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6)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写出Y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5题)

3.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2O3→FeCl2B.CaO→Ca(OH)2C.Na2CO3→CaCO3D.Cu →Cu(NO3)2
4.
下列各组稀溶液中,不用其他任何实际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Cl、H2SO4、Na2SO4B.Na2SO4、NaOH、CuSO4、NaCl
C.HCl、AgNO3、HNO3、NaClD.FeCl3、NaOH、HCl、NaCl
5.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铝的自我保护:2Al+3O2═2Al2O3
B.用双氧水制氧气:H2O2H2↑+O2
C.配制波尔多液:CaO+H2O+CuSO4=CaSO4+Cu(OH)2
D.小苏打治疗胃酸多:Na2CO3+2HCI═2NaCI+CO2↑+H2O
6.
下列关于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混合物



氧化物
A
冰水混合物
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
干冰
B
焦炉煤气
硝酸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
四氧化三铁
C
合金
盐酸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银
一氧化碳
D
空气
醋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氯酸钾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水银—AgB.两个氢原子:2HC.镁离子:Mg+2D.纯碱- NaOH
8.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B.利用金属的年代:
C.溶液的pH:D.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9.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HCl(H2SO4)固体
除杂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MnO2、KCl 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甲B.乙C.丙D.丁
11.
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
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
12.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B.用碘水区别淀粉和蔗糖
C.用酚酞试液区别盐酸和食盐水D.用点燃法区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13.
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 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插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15.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B.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氢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泄漏,用明火查看B.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C.油锅着火,可加水浇灭D.金属回收,可节能防污
17.
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76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的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催化净化装置能将有毒尾气全部吸收B.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发生了变化
C.该过程不能说明CO具有可燃性D.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3.多选题(共2题)

18.
下图为利用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制备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X的名称是溶解
B.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C.气体A 可能是混合物
D.向黄铜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19.
向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先后滴加CuSO4、H2SO4溶液,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对应溶液pH>7
B. b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2种
C. m=3.31
D. 取c点对应溶液,滴加NaOH溶液,立刻产生沉淀

4.填空题(共5题)

20.
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  ;(2)2个亚铁离子     
(3)五氧化二磷    ;(4)人体缺少 元素会骨质疏松。
21.
APEC蓝告别北京后,2014年11月26、29日北京又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此轮雾霾主要由于北京正值采暖季,燃煤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段,空气中大于PM2.5的颗粒明显增多.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___ 大量增加;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硫
(2)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 作用;   
(3)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 .
22.
光亮的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类型属于 反应.
23.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熟石灰B.一氧化碳C.武德合金D.硝酸铵
E.硫酸铜 F.肥皂水 G.氢氧化钠 H.纯碱
⑴制电路保险丝的是___________; ⑵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____;
⑶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   ⑷用于造纸的碱_______;
⑸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________;   ⑹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是________。
24.
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E的化学式________ ;C的化学式________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5.实验题(共1题)

25.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CO2的方程式为________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________ 端进入(填“b”或“c”).
(3)实验室若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单选题:(15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