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除去 NaCl 溶液中 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 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蒸发结晶。
(1)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2)除去 Na2SO4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第④步加适量的盐酸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1)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2)除去 Na2SO4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第④步加适量的盐酸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氢氧化钠可以和酸或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
(2)如图曲线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的图像。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②某同学取一滴 c 点时的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加热蒸干,得到白c色晶体,对于其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乙同学认为是氯化钠;丙同学认为是氯化钠和氯化氢。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3)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气体发生装置选用上图中的 B 装置,请简述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4)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实验时 B 装置中发生的现象为____。
②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某同学用该装置进行实验,若用 200g 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 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以 炼得纯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1)氢氧化钠可以和酸或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
(2)如图曲线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的图像。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②某同学取一滴 c 点时的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加热蒸干,得到白c色晶体,对于其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乙同学认为是氯化钠;丙同学认为是氯化钠和氯化氢。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3)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气体发生装置选用上图中的 B 装置,请简述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4)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实验时 B 装置中发生的现象为____。
②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某同学用该装置进行实验,若用 200g 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 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以 炼得纯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A、B、C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B、C 都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 A 为红色固体单质,B,C 为化合物,则 C→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若 C 为白色的难溶性盐,相对分子质量是 100,则 B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______。

(1)若 A 为红色固体单质,B,C 为化合物,则 C→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若 C 为白色的难溶性盐,相对分子质量是 100,则 B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______。
4.单选题- (共14题)
6.
硝酸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4NH3+5O2
4NO+6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H2O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发生改变 | D.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少 |
7.
下列离子组合能在 pH="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Cl- |
B.K+、Na+、CO32-、Cl- |
C.Ba2+、Na+、OH-、SO42- |
D.K+、Na+、SO42-、Cl- |
8.
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B.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C.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D.复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10.
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 90 g 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 g。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A.2.7 g | B.2.0 g | C.0.2 g | D.0.1 g |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 在空气中加热 | 观察颜色 |
B | 硬水和软水 | 观察是否澄清 | 分别加入肥皂水 |
C | 氯化铵和氯化钠 | 溶于水,观察是否吸热 | 加碱研磨,闻气味 |
D | 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
A.A | B.B | C.C | D.D |
14.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只含 Cu2+和Zn2+ |
B.b点溶液为蓝色 |
C.取c点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
D.d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
5.填空题- (共8题)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
(2)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____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成的;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在空气中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lO),另一种是白色不溶于水的 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
(2)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____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成的;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在空气中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lO),另一种是白色不溶于水的 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见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该元素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填“左侧”、“ 中 间”或“右侧”);该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_____。(用离 子符号表示)。

则该元素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填“左侧”、“ 中 间”或“右侧”);该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_____。(用离 子符号表示)。
22.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明显现象,为验证 CO2 与 NaOH 能够发生反应, 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对于“气球先膨胀”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有下列猜想:①只有 Na2CO3,②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假设猜想②正确,猜想①不正确。请写出证明猜想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 现象。(提示:Na2CO3 溶液呈碱性)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明显现象,为验证 CO2 与 NaOH 能够发生反应, 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对于“气球先膨胀”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有下列猜想:①只有 Na2CO3,②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假设猜想②正确,猜想①不正确。请写出证明猜想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 现象。(提示:Na2CO3 溶液呈碱性)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
23.
浓 H2SO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分数会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将 2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 H2SO4稀释为 10%的 H2SO4,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中质的量分数____(选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24.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 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2)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1)t2℃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 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2)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