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 (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闭冷水短.这是因为___.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___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 (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闭冷水短.这是因为___.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___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2.
电石,学名碳化钙(CaC2),以焦炭和碳酸钙为原料生产碳化钙并制备重要工业原料乙炔(CxHy)气体的原理如下图。

(实验探究)
(1)气体C有毒,写出固体A和焦炭反应得到碳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组同学对固体D提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
猜想三:碳酸钙。
同学们经过分析将猜想一排除了,理由是 。
(3)检验固体D: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猜想二正确。
(组成测定)
(一)实验设计:
将一定量的乙炔(CxHy)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下图
装置(选填“Ⅰ”或“Ⅱ”)。

(二)实验测定:(小资料: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
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试通过计算,确定乙炔的化学式。
结论:乙炔的化学式 。
(归纳小结)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
(1)气体C有毒,写出固体A和焦炭反应得到碳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组同学对固体D提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
猜想三:碳酸钙。
同学们经过分析将猜想一排除了,理由是 。
(3)检验固体D: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猜想二正确。
(组成测定)
(一)实验设计:
将一定量的乙炔(CxHy)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下图
装置(选填“Ⅰ”或“Ⅱ”)。

(二)实验测定:(小资料: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
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试通过计算,确定乙炔的化学式。
| 反应前质量/g | 反应后质量/g |
装置① | 125.3 | 127.1 |
装置② | 78.2 | 87.0 |
结论:乙炔的化学式 。
(归纳小结)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研究性学习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
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
你的猜想:溶质为 .
(3)(讨论)你认为 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4)(实验)若你的猜想正确,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并完成下表:
(5)(应用)如果你的猜想正确,把该废液倒入铁质下水管道可能造成的一条危害 .
(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
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
你的猜想:溶质为 .
(3)(讨论)你认为 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4)(实验)若你的猜想正确,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 | | 你的猜想正确 |
(5)(应用)如果你的猜想正确,把该废液倒入铁质下水管道可能造成的一条危害 .
3.简答题- (共1题)
4.
某化工厂的金属废料主要成分是铜粉还含有铁粉,需回收此废料中的铜.现取废料样品l0.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共收集到0.1g 氢气.试求:
(1)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现有废料20.0t,共可回收铜的质量为多少?
(1)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现有废料20.0t,共可回收铜的质量为多少?
4.单选题- (共17题)
5.
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该方法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分解反应 | B.化合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6.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
D.可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能发生爆炸,面粉粉尘在仓库内遇明火也可能爆炸 |
7.
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
B.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C.鉴别稀食盐水和醋酸,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醋酸 |
D.将锌粒、镁带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粒反应更剧烈 |
8.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
B.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
C.实验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D.实验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
10.
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用甲醛的稀溶液对水产品进行处理,延长保鲜时间 |
B.生活中,可以把稀盐酸倒入铝制水壶中充分的浸泡,便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C.液化气泄漏着火时,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环境中容易生锈 |
11.
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 B.小于10% | C.大于10% | D.无法确定 |
13.
可园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无色溶液,由于保管不当,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瓶溶液的pH值一定为7 |
B.这瓶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
C.这瓶液体不可能是碱 |
D.这瓶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15.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17.
我市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A.![]() | B.![]() |
C.![]() | D.![]() |
19.
一包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X。在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组可能 |
B.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
C.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 |
D.若向无色滤液X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NaOH |
5.选择题- (共3题)
6.实验题- (共1题)
25.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 。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 。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Ⅱ不成立 |
② 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Ⅲ成立 |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