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下:

(1)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2)设备2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设备3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_反应。
(4)该生产流程中含氮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2)设备2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设备3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_反应。
(4)该生产流程中含氮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

(1)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______g 二氧化碳。
(2)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_______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1)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______g 二氧化碳。
(2)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_______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 g的鸡蛋,约含7 g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
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 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
(2)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③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 g的鸡蛋,约含7 g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
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 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
(2)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③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
4.科学探究题- (共2题)
4.
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2)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pH | 2~3 | 4~6 | 7 | 8~9 | 10~11 | 12~14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紫红 | 浅紫 | 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 蒸馏水 | 碳酸氢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实验2)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
5.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棉花的着火点150℃。

步骤①: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②: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U型管放入80℃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③:······
步骤④: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
(1)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①: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②: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U型管放入80℃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③:······
步骤④: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
(1)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8题)
8.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l9Hl9N7O6),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
B.叶酸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 |
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D.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
6.填空题- (共2题)
14.
〖生活现象解释〗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请回答(1)~ (3)题。
(1)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某车用制氢装置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请回答(1)~ (3)题。
(1)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某车用制氢装置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16.
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________(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________(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